六四17年與紀念趙紫陽

張顯揚:歷史終將還他以公道

--紀念趙紫陽逝世一周年

(大陸)張顯揚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5月27日訊】去年一月十七日清晨,趙紫陽先生走了,走得很倉促。一個曾經擔任過國務院總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人,一個對國家民族有大貢獻的人,就那樣在長達十五年之久的非法軟禁之後,悄悄地離開了人世。

誠然,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在近乎生死存亡的考驗面前,能夠超越個人和家庭利害的考慮,做出正確的抉擇,而且至死不悔,在人格上和精神上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就這一點而言,正如他女兒王雁南女士所說,他已經沒有什麼遺憾了。可是作為一個歷經滄桑的智慧老人,他在逆境中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做過長時間的深刻的思考,有許多話要說,有許多事要做,卻都沒有來得及。這又不能不成為他終身的憾事。

趙紫陽,河南滑縣人,一九一九年生,一九三二年投奔革命。此後,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幾經沉浮起伏。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他開始在中國政壇上嶄露頭角。主政四川時期,因支持農民搞承包經營,而獲得「要吃糧,找紫陽」的美譽。趙紫陽真正成為有全國性影響的人物,是在一九七九年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後。一九八○年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從此進入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層。

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九年,趙紫陽先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總理,中共中央代總書記、總書記,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最值得載入史冊的時期。他在中南海的廟堂之上,運用手中的權力(儘管這個權力相當有限)和智慧,衝破舊體制的重重束縛,排除頑固勢力設置的種種障礙,把以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和以民主法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盡可能推向前進。他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端時期偉大的奠基人之一。

尤其值得稱頌的是,「六四」期間,他挺身反對對學生武力相向,充分肯定學生運動的主流是健康的、積極的,主張在民主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在自己的主張被否定之後,他毅然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一反以往被貶謫者必須「顧全大局」、低頭認錯的老黃曆,不惜遭受更大的打擊,堂堂正正地、理直氣壯地駁斥了強加給他的所謂「支持動亂,分裂黨」的莫須有的罪名,為自己的主張和作為總書記所應有的權利辯護,表現了一個正直的、有使命感的政治家的凜然正氣。這種情況,在中共歷屆領導人中,除陳獨秀而外,就是他了。他的現代政治理念在中共領導層內堪稱第一人,沒有人比他更自覺、更堅定的了。

趙紫陽逝世以後,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中共當局連一個多少可以交代得過的悼念活動都沒有,既沒有悼詞,也沒有「生平」,而且,還對民間的悼念活動嚴加打壓,實在是太過分,太不公道了。歷史是不容抹殺的。今天抹殺了,明天還會被記起來。人們不可能忘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風雲變幻的中國政壇上,曾經有過趙紫陽這樣一位特立獨行的人物,為了忠實於自己的信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的是非功過,人民自有評說。我相信,歷史終將還他以公道。

(本文作者是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研究員;《趙紫陽中南海十年紀事》一書編者)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訪】張顯揚﹕趙送別儀式 當局失算
郭羅基:不懂馬克思主義的人「堅持馬克思主義」
張顯揚 :生前防篡權,死後防鞭屍
就《開放》05年5月號採訪主編金鐘(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