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赴上海調查科研腐敗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5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中國科技研究腐敗問題引起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注,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針對上海交通大學「漢芯」系列芯片造假事件,今年「五一」長假前後,中紀委有關人士前往上海,聯合上海市科委對科研經費管理進行深入調查。

報導說,今年四月,中國學者林爭輝、唐安國與汪品先發表對科研體制問題的看法。三人表示,一些科研學術人員在名利誘惑面前心態浮躁,某些制度性的嚴重缺失又為他們打開方便之門。

中紀委工作人員搜集三人的相關觀點後,展開此次暗中查訪;中紀委人員大致探訪科研經費管理不當造成的學術腐敗情況,並深入了解三名學者受訪時提出的問題。

上海同濟大學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林爭輝說,「那是五一節前夕的一個晚上,中紀委工作人員和上海市科委一位領導一起和我談話」。

據報導,中紀委主要集中在科研經費進入科研人員手中的流程、學術造假有何共性、經費使用問題、以及科研評獎機制有何缺陷等。

另外,中國高校人才引進政策與院士制度,可能也是中紀委此行的目的。目前,一所學校引入一個院士的成本大約人民幣五百萬元,院士如果爭取到一至兩個項目,穫利將不止五百萬元,其他還有無形資產。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唐安國,提出六種科研經費「化公為私」洗錢的手法:購買實驗設備,暗自吃進回扣;購買汽車房子,最後納為私產;購買各類保險,享受長期收益;掛名合作研究,地下分贓回扣;自己建立公司,經費充作股份;天南地北旅遊,科研經費買單。

這六種手法也引起中紀委駐科技部工作人員重視,院校爭取來的科研經費還可能成為賄款。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認為,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政府部門直接從科研項目審批中退出。

三名專家建議,對體制進行變革,改革評審制度,大項目必由獨立的非政府機構公正審計,「切斷政府官員和科研人員的利益聯繫,那是腐敗的溫床」。

據報導,中紀委工作人員對上海專家表示,「我們的想法和你一致,也希望反思體制問題。這次先了解一下情況,回去之後再進行梳理。」

二零零三年二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邀請中國國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多名院士在上海舉行記者會演示「漢芯一號」DSP (數字訊號處理器)。

專家鑑定認為「漢芯一號」屬於中國國內首創並達國際先進水平產品,陳進因此獲得逾百萬個漢芯的定單和大批國家無償資助。

今年一月,有人在網路檢報「漢芯一號」造假,騙取官方上億元無償撥款。經上海交通大學調查,「漢芯」從一號到四號全部假冒,陳進遭解除職務。

相關新聞
港媒:原子彈及飛機外 中國都有假貨
四月二十八日亞洲財經要聞
每日退黨退團聲明精選(4/29)
徐維嶽涉詐取查賄獎金案 嘉市警官林瑛錫等3人交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