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美國助理國務卿威爾希表示,美國決定與利比亞恢復全面外交關係是成功外交的結果,這顯示一個國家遵守國際規範會得到實質的利益。歐洲外交官也認為這可能有助於解決伊朗核子問題,但是以色列專家指出,伊朗不可能循利比亞模式放棄其核子野心以換取美國接受。
歐洲聯盟國家外交部長十五日在布魯塞爾集會,討論誘使伊朗停止濃縮鈾的新方案,歐盟外交政策主管索拉納表示,歐洲的提議將優於去年八月德黑蘭拒絕接受的科技、經濟與政治誘因,甚至可能提出安全保證。
索拉納說,如果伊朗同意停止自行濃縮鈾,歐盟準備與伊朗分享最先進的民用核子科技。德黑蘭真正想要的若只是核能,它將難以拒絕歐盟的新提議。
據報導,歐盟國家考慮再度提議提供伊朗一座輕水核子反應爐以說服它停止濃縮鈾。伊朗已在今年二月拒絕歐洲提供輕水反應爐以取代目前正在興建的一座重水反應爐的提議。
歐盟二十五國也在一項聯合聲明中堅稱,任何誘因的先決條件是,伊朗必須同意中止所有濃縮鈾與再處理活動,包括研究與發展。
然而,伊朗總統艾馬丹加十四日已表示拒絕接受迫使德黑蘭停止「和平活動」以解決核子爭論的任何提議。伊朗外交部長十五日又重申此一立場。
在此同時,美國與若干歐洲國家正尋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針對伊朗通過一項強硬的決議案。但是俄羅斯與中國都不支持最後也許會導致制裁或軍事行動的任何決議案。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北京與中國外長會談兩天後表示,雖然對伊朗未採取足夠行動消除國際社會的疑慮表示遺憾,但是俄羅斯與中共不會投票贊成使用武力解決伊朗核子問題。
拉夫羅夫說,莫斯科與北京的共同立場是,北韓與伊朗核子計畫引起的爭論,都要以外交而非武力解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敦促各方更加努力重啟談判。他說:「我們認為,在現階段有關各方應當積極展開新一回合的外交折衝。」
因此,在柯林頓政府時代即開始與利比亞直接談判的美國此時宣布與利比亞恢復全面關係,不免讓人聯想華府是在向伊朗和北韓傳達它們若廢除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也可獲得類似獎賞的訊息。
不過以色列專家表示,雖然美國是希望以利比亞為例說服伊朗放棄其核子野心,但是伊朗不可能會步其後塵。
海法大學伊朗問題專家夏佛說,美國宣布此事的「時機顯然與情勢發展和遏阻伊朗核子計畫的努力有關」,但是伊朗已決心取得核子武器,美國的引誘不可能會有多大效果。
夏佛指出,伊朗在二零零三年即已接獲它若放棄核子野心將可依「利比亞模式」被國際社會接納的提議。
一九七九年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利比亞,在二零零三年致函安理會保證不再資助、授權進行或煽動恐怖主義行動,稍後更宣布放棄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布希總統隨即解除對利比亞的貿易禁令,並在二零零四年與利比亞恢復若干外交連繫。
夏佛說,伊朗也曾將有關文件送交國際原子能總署,但是對它過去的核子活動撒謊。
巴伊蘭大學衝突管理系主任史坦柏格表示,利比亞在宣布放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畫時就知道,美國改變對它的態度顯然旨在凸顯伊拉克的情況截然不同。現在美國正設法證明它不但不會遭到攻擊,還會得到好處。
但是史坦柏格不相信伊朗會得到此一訊息。他說:「伊朗領導階層的想法太極端而不會作此聯想。」美國的行動當然有它的道理,但若只是要說服伊朗,那是一個錯誤。
傑菲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卡姆懷疑利比亞模式會對伊朗造成任何影響,因為核子野心對伊朗非常重要。他說,利比亞當時要發展核子武器還差得很遠,擁有核子武器對它的意識形態和安全也不那麼重要。
卡姆又說,伊朗認為核子計畫對它的安全至為重要,德黑蘭對華府的敵意也超過利比亞與美國間的敵意。
利比亞外交部長沙格翰表示,利比亞與美國重新建立關係是「相互利益、協議與了解的結果」。
但是若干分析家相信,格達費上校的動機是希望維持他自己的政權。史坦柏格說,在伊拉克總統海珊垮台後,利比亞害怕它將是美國攻擊的下一個目標。在海珊的兒子相繼被捕與被殺後,格達費的兒子尤其害怕。
以色列國際反恐政策研究所專家卡哈蒂指出,對格達費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保住自己的政權。「他正在製造他能維繫政權的情況。他不笨,也看出反恐是世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