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4日訊】近幾年,在中國的暴利行業中,房地產開發無疑是名列前茅的。在公開受審的貪官中,十有八九與房地產有牽連。房地產同時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這是由於人人希望擁有自己的住房,並且希望能夠支付得起一套體面的住房。正因為如此,關於中國房地產、尤其是房屋價格的新聞在中國變成了最槍眼的新聞。
在所有的房地產新聞中,這幾周最具轟動效應是關於深圳市民鄒濤發起的公民抵制買房的消息。四月六日,鄒濤在奧一網發表了《深圳市民鄒濤關於發起“不買房行動”致全體市民的公開信》,號召深圳市民:“房價一日不降,我們就堅決不買房”。不僅如此,鄒濤還將抵制購房的行動從網路世界擴展到現實世界。五月三日,當深圳芳交會開幕時,鄒濤特地趕到現場,向房產商遞交一份公開信,並在會場散發“不買房行動”的名片。
鄒濤的行動在互聯網和社會上贏得了市民們的熱烈響應。他的公開信在十天之內便得到了近萬線民的簽名支持。根據官方的中國新聞網的一篇報導,四月下旬,中國青年報和會調查中心和新浪網合作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接受調查的近九千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人表示支持鄒濤發起的“不買房行動”。
鄒濤的行動及其得到廣泛的支持凸現了當前中國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這就是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和居民無力購買住房。與這個問題緊密相連的一個更深刻的社會矛盾則是廣大低收入者對政府官員與房地產商勾結牟取暴利現象的強烈不滿。
中國的房地產價格過高是大多數民眾和學者們的觀點。他們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根據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房地產泡沫的三項指標:一是房價收入比;二是房屋空置率;三是房屋租售比。
房價收入比是指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平均房價與每戶居民的平均收入之比。按世界銀行的標準,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收入比一般在一點八到五點五倍之間,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則大致應該為三到六倍之間。而中國的平均房價收入已經超過十二倍,是上述發展中國家指標下限的四倍、上限的兩倍。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則更高。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建昌研究員測算,上海的房價收入比為二十七倍;而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北京的房價和收入之比為十六倍。 再看房屋租售比。房屋“租售比”是指一套住房的月租金收入和房屋售價之間的比例。這個比例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正常房屋投資的收益率。在世界上,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是可以接受的投資收益率。如果低於百分之四,人們會通常認為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泡沫,在這種情況下買房,將來在泡沫破滅時遭受損失的風險很大。在中國,房屋的“租售比”普遍低於百分之二,這意味著房屋的價格大大高於其作為投資品的市場價值。
同樣,中國的房屋空置率也大也高於世界上公認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今年初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向社會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十一月,開發商主動申報全國商品房及住宅空置面積分別達一億一千四百萬平方米和六千三百萬平方米。空置率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之間。一方面是如此之高的房屋空置率,另一方面卻是有增無減的房地產價格。這也難怪有人指責房地產商隱瞞資訊,哄抬價格。
當然,也有一些人反對按照國際通行的三項指標來衡量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這些人主要是房地產商以及與他們關係密切的房地產分析家們。但是,且不談我們是否應該套用國際標準,上述三個指標的確明白無誤地說明了下列問題:房價收入比過高說明中國的普通民眾買不起房;房屋租售比過低一方面說明中在中國買房不如租房,另一方面也說明即使將買房作為投資也是不合算的;房屋空置率高說明中國的房屋市場供大於求,不管形成這種失衡的供求關係的原因是什麼,供大於求意味著房屋市場的價格將會下降。
從這個意義上講,鄒濤發起的“公民不買房行動“不僅僅是房地產市場上或者中國社會中弱勢群體的一種憤怒而又無奈的抗爭,同時也是聰明的中國民眾對大眾經濟學的最好詮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