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日電)中國民用航空服務品質不佳,經常引起民眾反彈。中國民航總局高層官員坦承,中國民航航班延誤有百分之四十是因系統管理漏洞,另外多方割據、行業壟斷以及空中管制等許多缺失是造成中國民航亂象。
香港「文匯報」今天報導,中國民航服務怨聲載道,航空公司往往千夫所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有關人士表示,航班延誤有很多原因,不都是運力調配、飛機故障、機務維護、機場關閉、地面通訊導航等因航空公司及機場所造成。
他說,中國民航服務質量被詬病已久,病症是管理混亂,協調不一,病灶是婆家太多,利益割據,高度壟斷,病根是中國民航體制滯後矛盾。
北京首都機場有關負責人表示,航班延誤時乘客第一時間會問機場管理人員「什麼時候起飛?」,但機場有時確實不知道,「因為這塊不歸我們管,起飛時間不能由我們定」;而航空公司經常只能等中國民航總局空中管制中心調度通知,這就造成「管的人得不到信息,有信息的人又管不到」的局面。
中國民航總局高層官員坦承,航班延誤百分之四十是系統內管理漏洞造成;自從二零零二年中國民航系統「政企分開」後,機場歸地方政府,航空公司有的屬於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有的屬於民航總局,由於歸口不同,管理協調更加混亂,出現變故時,很多訊息無法互通有無,統一對稱。
中國民航成立五十多年來,經歷幾次體制大變革;一九八零年脫離軍隊建制;一九八七年實施航空公司、機場和政府管理機構分開。
二零零二年中國民航實施「政企分開」改革:一是把除北京和西藏機場外的其它民用機場,移交給地方政府進行屬地管理,二是把原民航總局直屬的九家航空公司和四家服務保障企業,聯合重組為國航、南航、東航、中航油、中航材和中航信等六個集團公司,移交給國資委,目前民航總局首要職責是安全監管。
中國民航總局有關人士認為,上述幾次改革都只是在隸屬關係和管理體制上做處理,涉及民航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沒有全部解決;二零零二年「政企分開」後,又發生一些新矛盾和新問題。
他說,「比如說,如何進一步理順航空公司和機場,以及航空公司和機場、空管之間的關係等等,由於這些部門的上級歸屬不同,航空公司屬於國資委,機場屬於地方政府,空管又屬於民航總局,婆家太多,管理交叉,監督力量分散,很難統一協調。而這些正是導致航班延誤的主要根源之一。」
另外,中國民用航空資源嚴重壟斷,市場化程度低下也是中國民航業發展的障礙。
專家指出,其中「壟斷最嚴重的包括航權、航油、機票定價機制、機場運營模式等。」他說,任何行業如果經營被壟斷,融資渠道單一,市場化程度低下,都無法建立和激發行業正常競爭機制,不僅服務質量上不去,發展也將遭受嚴重制約。
此外,中國民航空中管制權嚴重受限,涉及敏感的中國軍方領空控制權問題。世界很多民航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多數空域都實現「以民為主,為民所用」,但中國大部分低空管制權是由中國軍方控制。
很多航班為了避開屬於中國軍方獨享領空,不得不多繞路,經常造成燃料和時間浪費以及航班延誤。中國民航人士認為,要打破此一現象,還需要一段很漫長的過程。
報導說,如何解決中國民航服務頑疾,民航管理局及相關部門提出許多建議,呼聲較大的莫過於對民航設施和系統統一管理,統一指揮,減少多方割據、多頭領導,打破行業壟斷格局,空中管制合理化,以提高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