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邊緣化何足懼?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5月1日訊】(BBC特約撰稿人 舒非報導) 香港人的心理越來越脆弱了,不知誰開的頭,一下子人人都在問香港會不會被「邊緣化」,好像大難就要臨頭了。

受惠於邊緣化

說人「邊緣化」,自己所站立場一定是「中央」或「中心」,沒有「中心」,何來「邊緣」?但說實話,不管港府如何說自己是「亞洲國際城市」,恐怕沒有多少香港人會真正把香港當成亞洲或中國的「中心」(連「之一」大概也算不上)。

自「古」以來「,對中國大陸來說,香港一直都是邊緣–地理上偏處南海一隅,廣州方言與國語南轅北轍,文化上受到歐洲主要是英國的熏陶,從前大陸人到香港來,感受上差不多就像到了異國。

就這樣被「邊緣化」了一個多世紀,沒有一個香港人覺得有什麼不妥。退一步想,香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受惠於「邊緣化」之處甚多。

自晚清、民國以至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受到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因禍得福,可以成為動蕩不安的中國大地「邊緣」上的一塊小小的福地,無論中原如何天翻地覆,香港始終無風無浪得保平安。山高皇帝遠,坐「江山」當權的是哪一位,對香港人來說都「比較遙遠」。

不僅如此,香港甚至提供給不見容於祖國的異見分子一個逃避災難的容身之所--當年的孫中山及其辛亥革命志士,稍後的共產黨人,還有國民黨打敗後大陸易幟時南逃至此的國民黨官員、挾巨資的資本家以至身無分文的平民百姓﹔當然更多的是一九六0年代「難民潮」數十萬的中國公民,他們來到這塊邊緣之地,為的是謀生以及尋求另一種生活方式。

香港人的奮斗

這麼多「自我邊緣化」的炎黃子孫,大概都沒有對他們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吧?因為這塊小小的邊陲之地的確給了他們安身立命之所,使他們不必為政局的變幻而誠惶誠恐無所適從,更不會遭受政治迫害。

他們中間的一些人,靠自己的刻苦奮鬥和機會際遇,更是走上了成功之路。然後,他們跟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一起,推動了香港的經濟起飛。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香港這邊緣之地,更為中國的經濟貢獻了難以估計的資金人才技術與視野,在全世界對中國的開放將信將疑之際,香港人(包括不少登山涉水冒險逃難到香港來的人)敢於率先投資,若然沒有這些勇敢的先行者,中國的改革可能艱難得多吧?

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或正確一點說香港的掌舵人)忽然並發雄心壯志,不甘於「邊緣」的位置,老是夢想著要把香港變成這樣或者那樣的「中心」。於是粉飾門面好大喜功的錢花了不少,結果是每個「中心」都無疾而終。偶然遇到一些小波折,比如上海有哪方面超越了香港或是聽到外國有機構降低了對香港的評級,便告惶惶然不可終日。

其實歷史上香港遇到的風浪豈在少數?戰後香港人口激增百業凋零,五十年代的貧困、六十年代的暴亂、七十年代的世界金融危機、八十年代的經濟轉型和信心危機……幾乎每一次都有人認為香港氣數已盡,但是每一次,香港都能轉危為機更上層樓。

當年的港英政府「無為而治」,既沒有變香港為什麼「中心」的雄圖偉略,也沒有扶助這樣鼓勵那樣的高尚情操,只提供一個相對自由公平的競爭環境,讓港人自己各為前程努力。就是靠著幾百萬人的求生意志,把香港這個「邊緣」之地建設成人均收入為大中華之冠甚至超英超意的大都會。

你可以說香港是塊福地,但把香港變成福地的,是幾百萬努力為自己奮鬥的香港人,而非要把香港變成什麼「中心」的「政治家」。(//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青少年的邊緣化現象
香港支聯會關切中國首度發放六四死者補助金
港九龍醫院又有3人染腸胃炎
陳日君指教廷要求擱置祝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