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4日訊】早期日本社會由許多氏族組成。公元一世紀末,邪馬台部族征服其他部族,建立起一個鬆散的政治、宗教霸權,其首領是天皇,其部族之神──天照大神被奉為全民族之神。六世紀,中國文化開始大規模傳入日本,促使了日本於645年進行大化革新。革新的日本學習仿照中國唐朝,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加強了天皇的權力。但是,天皇的權力遠不能和中國的皇帝相提並論,革新後的日本,其世襲貴族仍保留了相當的權力和地位,並隨著時間的延續得到了不斷的加強。到了12世紀,中央集權的體制已被封建制破壞和取代。最終,大封建主源賴朝在封建主之間的鬥爭中獲勝,他以天皇的名義統治全國。日本進入武人執政的幕府時期。
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他和同時期的中國明朝政府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驅逐了歐洲的商人和傳教士。1856年,在美國軍艦的威脅下,與美國簽訂了《通商條約》,被迫對外開放。
日本受到刺激後,許多志士紛紛要求改革圖強。1859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對要求革新和攘夷者進行鎮壓,不少人被處以死刑。他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更大的不滿,1860年3月3日,尊王攘夷派的志士刺殺了井伊大老。1867年,已經失勢的德川幕府不承認「王政復古」,進行武力反撲,與新政府軍開戰。結果五千人馬的新政府軍戰勝了三倍於己的幕府軍。
1868年,新政府該江戶為東京,定為首都,改年號為「明治」。日本結束幕府封建時期,進入了資本主義時期。新政府成立伊始,明治天皇便發佈了一系列旨在維新變革的施政綱領,打破鎖國體制,向西方學習,富國強兵,並制定了「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武力擴張的對外政策。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的一系列改革,迅速擺脫了半殖民的危機。儘管他們的起點非常低,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經過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近200年的建設路程。
雖然日本遭受到西方的刺激時間上比中國晚,程度上比中國輕,但是兩國在追求富國強兵、邁向近代化時是同時從一個起跑線起跑的,並且日本要比中國跑得快得多,正像左宗棠所言「人家操舟我結筏,人家跨駿我騎驢」。正當中國洋務派因學習一點西方文明的皮毛而舉步維艱並與頑固派爭吵不休時,日本的明治政府就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三大方針,從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向西方學習。30年後,日本有了3,300多家近代工業企業,中國只有百多家;日本有了3,281公里的鐵路,中國僅建成364公里;日本有蒸汽動力船舶110,205噸,中國只有五萬多噸。
在向西方人學習方面,中國人與日本人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中國人的原則是「中體西用」,而日本人的原則是「西體西用」。中國人學來的只是外表,日本人學來的則是實質。例如日本人學穿西服,是根據東方人軀幹長、四肢短的身體特徵將歐洲標準尺寸的領、袖、腰、腿等部作了相應的修改,使之成為適合東方人身材的西服。中國人學穿西服則是照搬照抄,拿了歐洲的尺寸往身上一套,寬寬大大,袖子蓋住半截手,即得到了西服的正宗款式、又保存了馬褂精神,正好是「中體西用」。中國人只穿出了西服的尺寸,而日本人則穿出了西服的精神。這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一直延續到今天。
當然,日本人的「西體西用」也不是百分之百學習西方,他們自己的口號是「和魂洋才」。「和魂」就是大和民族的靈魂,就是神道,這個神道在現實中具體的、集中的體現就是武士道。「和魂洋才」和「中體西用」是有很大差異的,其差異簡單地說,就是「魂」和「體」的差異。因為日本只有「魂」沒有「體」,使得日本在學習西方上比中國、印度等擁有自己文化的亞洲國家更先進,成為亞洲第一。同時,也因為有自己的「魂」,使得日本並不能真正的成為「西方國家」(日本人是西方七國會議組織的成員,日本人自認為是西方國家),他和歐美基督教國家的關鍵區別在於,他沒有創造性。「神道」「武士道」只是個崇尚武力、謙虛好學的小個子武士,並不是真理,也不是光。
2006-04-03
轉自《民主論壇》(//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