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民居之旅

張三 撰文 、攝影

標籤:

隨板橋社大來一趟西海岸古蹟民居之旅,小型二十人座的車子,機動性十足,時間上掌握的很好,多看了一些景點,小團體有著人少的彈性快速,也有著分攤費用及免除開車辛勞的好處,這次以大甲鎮的周圍,如頂店梁宅、德化里黃宅等等為主要參觀景點,西海岸之旅,在風強石厚的海岸地形裡,或許就如「惜別的海岸」,有著浪漫情懷的聯想,賦予一些的想像空間。


山腳蔡宅是在苑裡,是我第二次拜訪,上次來沒看到竹葉字的詩,這次一定要看到拍照,蔡宅依舊頹圮,山腳國小就在旁邊,我攀爬著圍牆向學校裡頭看,跟社區再造有關的活動,提到這裡有好幾棟的日式宿舍,我心裡想著,若是沒能進入蔡宅,我就想去看看國小的日式宿舍,好在有了交情,可以拿到鑰匙順利進入參觀。



第一次來的人去照門面,我去找後面的竹葉詩,在大家照相前,我和姚老師先用礦泉水清理,把交趾陶的字清洗乾淨,再照出美麗的圖案,只是忘了照清洗前和清洗後的對照畫面,離上次來已一年半了,只記得上次來被蚊子咬的很兇,還有交趾陶很漂亮,這次再仔細看立面的琴棋書畫,以及河圖洛書的圖案都很漂亮,不過樑柱簷壁己殘破不堪,急待維修整理,次間的廂房有槍眼,房間鋪榻榻米,是日本和式的樣式,隱約可見當年的風華,後面的房間日曆還停留在1988,門口的大樹是苦楝樹,透著陽光,生氣蓬勃,枝幹長在牆壁上,把屋瓦撐破,繼續伸向藍天。

我繼續到附近周圍看看,後面也有幾棟層次分明的老屋,大概有住人,所以狀況比蔡宅還好,不過就是單間小間的,這裡地勢較高可以俯瞰蔡宅的背後,山腳社區有作社區總體營造,所以有些社區DIY的影子,警察局門口有社區名字的磚雕,還有十二生肖的圖案,正中間就是龍,我也找出屬於我的生肖,小朋友對這種一定很有興趣,我想這種圖案百年後也是古蹟建築。

這種磚雕,顏色較為淡色,不過可以展示出山腳地區的特色,旁邊的慈護宮,廟前也有磚雕,也是用磚雕成社區地圖,告訴你你在這裡,還有媽祖昇天圖,充滿卡通趣味,也代表著苗栗也是燒窯製磚的地方,車子要離開時,看到街上一些舊時的店面,路上也有看到油菜花,春天快要來了,網路上另有盒子寫的關於彩繪稻田的報導,山腳社區是個可以看看的地方。



西海岸民居之旅接著到大甲,我看書上所寫的大甲頂店梁宅,它的匾是「梅鏡傳芳」,梅鏡是什麼不知道?,我只知道魔鏡是什麼,「魔鏡啊魔鏡,誰是最漂亮的女人?」,「答案啊答案,飄在風裡」,Blowing in the wind,車子一到現場,原來就是幾年前過門而未入的民宅,從車上就看的到古厝的典雅,而旁邊竟然還有一架輕航機,連飛機都飛進來了,庭園果然不小。

進去左邊是洗石子的日式庭園水池,,小飛機停在左邊,前庭放著一盆一盆各種鮮艷的盆花,看起來花木扶疏,景觀雅緻,賦予古宅不同顏色的色彩,門口門匾及對聯是淡綠色的,而屋瓦又是有帶點豬肝色的胭脂紅,如同我之前看的摘星筱雲山莊,中部的民居,都有著難以言喻的色彩美感,梁家從事貿易的經營泉益行,側面有聯「泉布泉刀泉源不絕,益人益己益利無疆」,可知和百工雜貨有關。

正面有別具特色磚雕的西洋時鐘,左右兩堵各四個角落,刻的時間幾點鐘都不盡相同,看起來就像是拿懷錶般的,非常新潮,其他地方則是傳統的吉祥圖案,真的是中西合併,門廳的彩繪繁馥瑰麗,看來像是全身紋身的美麗女人,很多同學事前有作功課,所以都有帶腳架來拍。


梁宅約築於西元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四年完工,被譽為大甲三大民宅之一,第二進「瑞蓮堂」更精彩,越過門廳,整個淡雅的氛圍籠罩,每個細部都可以拍,紅磚上鑲嵌各種綠和藍色的剪黏交趾書卷,好的作品,也都是因為好的配色,左右廂房都有對聯,門額是黃色的字題為「東壁讀書」,「西園翰墨」,對聯也是暗色的,一直呈現出文人的典雅風格。

旁邊的小員光門,整個弧度上都有雕刻,花廳的木扇門也有用三個喜字相連的木雕,這個建築空間是個很好的氛圍,比較可惜的是庭園門口的洗石子門,因為門口拓寬馬路的關係而沒有留存,這棟民宅是真的可以看到一些東西的。

主人家的二伯從台中來,現場跟我們解說一些昔日光景故事,也把一些台中文化局出版資料拿給我們看,說一些有關於他們家族的故事,說他們的祖先結婚是有看八字的,媒人介紹時,有拿男方八字給算命的看,算命的一看,就說這八字很好日後一定發達,這門親事就說定了,門廳有他們的祖母照片,穿著看來像是慈禧太后般的富貴人家,八十歲還可以啃甘蔗,真是厲害,我們在這邊待到一點鐘,打擾了主人,實在有點不好意思。(上篇)(待續)

——本文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www.wretch.cc/blog/tigergrass&article_id=2845265@(//www.dajiyuan.com)(//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橫一日遊
北橫一日遊 人氣 0
華山酒廠
華山酒廠 人氣 10
大溪宮到大艽芎古道
來去平鎮民居
來去平鎮民居 人氣 3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