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太平老街 風華再現

易安 撰文、攝影

人氣 348
標籤: ,

台灣有相當數量的巴洛克式建築,這些建物的風格主要是日據時代由日本人所引進,當時日本希望以新的建築方式來取代原來中國傳統式的建築,以達到台灣文化徹底日本化的目的,而斗六門老街的建築主要便是在日據時期的都市改造計劃中開始的。

從斗六火車站出來往前直走大約10分鐘的路程,就會看到一條跟其他道路不同的紅磚步道,這就是太平老街,全長約600公尺的街道,其最大特色是擁有80多棟日治時期巴洛克式的歷史建築。太平老街在清朝到日據時代都是雲嘉地區的交通要道,也是當時商人休息的驛站,因此所蓋成的建築物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繁華情況。

右邊房屋女兒牆上裝飾著西洋人物與一座時鐘,其兩旁是西洋瓶柱,中間是老鷹,象徵著萬里鷹揚。

太平老街的巴洛克式風格建築建於日本時代的明治、大正、昭和等三個時期,可以說是歐洲、日本以及福建文化的結合,距今己近100年歷史。每一棟建築都是兩層樓高,二樓正面牆外壁都有精美雕飾,華麗的屋頂外型、日式的商店招牌以及福建人在「女兒牆」上喜歡用老鷹、龍鳯和水果等栩栩如生的圖案裝飾,代表著「發展」和「綿綿不絕」的吉祥意思。部份樓房還刻上住戶姓氏,除了宣示不忘本的美德之外,也有顯赫名門世家的意涵。

太平老街保存了完整日據時代的建築史,市公所1997年委託雲林科技大學幾位教授執行「創造城鄉新風貌——太平路歷史街區再造計畫」,將原來遮住美麗建築繡面的大招牌拆除,秀出了古典建築風貌。一幢幢獨特的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呈現出太平老街的歷史價值,因此吸引了不少觀光客,促進了太平老街地區商機再生。

斗六太平老街一景

BOX:巴洛克
巴洛克 (Baroque / Barock)」源自葡萄牙文,為「變形的珍珠」之意,隱含有貶抑之色彩,此一術語其後在歐洲藝術史上係指一個時代之標誌,即西元1600 年至1750 年間之藝術文化。巴洛克在藝術上,係指一種缺乏調合均衡規則之風格而言。

想一睹涵碧樓的風采,只有到桃園縣的小人國主題樂園才能看到她的芳蹤。

BOX:消失的斗六涵碧樓
傳說中,日治時代斗六名人陳林氏寶有錢有勢,根據文獻《大正人名辭典》記載,她從事農業、經營木材膠灰、經營酒類、開墾土地等等而累積巨大資產,並納稅千金,因此日本人尊稱她為「女丈夫」。

陳林氏寶於大正八年(1919年)獨資興建一棟三層樓的西班牙式洋樓,建築費高達32萬日幣,費時3年竣工落成,這棟洋樓後來改稱為「涵碧樓」,成了當時斗六的地標。涵碧樓座落在太平老街的土地公廟旁後方(今斗六城頂街巷內),秀麗堂皇的西式洋樓使得老街遠近馳名。

戰後涵碧樓由於老舊失修,屋內貴重物品經常遭竊;1989年左右台灣土地價格狂飆,而當地的地價稅又非常昂貴,後代子孫無力負擔,涵碧樓因此被拆除改建為現代樓房,斗六最具價值的歷史建築因而消失。

如今想一睹涵碧樓的風采,只有到桃園縣的小人國主題樂園才能看到她的芳蹤。@*(//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色水岸
金色水岸 人氣 2
淡水河的左右岸
桃園龍潭.挑擔古道.清水坑古道.石門水庫
任賢齊重返老地方 與粉絲玩復古制服派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