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百多年演變,荷蘭國內如今雖然不再流行鬱金香熱,可是愛花的傳統卻始終不變,一年一度的鬱金香花展仍然吸引無數國外觀光客;就是平日居家生活,亦仍喜歡在窗外、陽台和庭院裹種植鬱金香。這個以風車馳名的國家,除了與海爭地成功為「人定勝天」寫下輝煌一頁外;在鬱金香種球生產上,同樣令人刮目相看。每年生產20多億種球,行銷世界各地,賺取不少外匯,對其國家經濟的貢獻,絕不亞於其他任何一種企業。
關於鬱金香的來源,在荷蘭另有類似古希臘式的傳說:在一個古堡裏,有三位騎士同時愛上一位女孩。騎土們為博取歡心,分別把自已珍藏的寶物—王冠、寶劍和金飾送給少女。少女都收下了,無法選擇當中的一位。在左右為難之際,只好向花神—普羅娜祈願,希望她能把這些寶物都變成花,以分享大眾。花神了解其苦心,順手一揮,那些王冠、寶劍和金飾,通通都變成一株株美麗的鬱金香。
傳說中的故事,雖然沒有說明少女最後嫁給了那位。可是,卻已告訴我們:鬱金香是寶物的化身,是嬌貴美麗的花朵,難怪一直深受世人珍愛。
至於鬱金香的英文名稱—Tulip,經考證,是從一個廢棄的法國文字Tulipan衍變而來的,原意為 「頭巾」。其來由據說是:喜愛植物的德國駐土耳其大使—布史貝底斯,1554年在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第一次看見鬱金香時,被鬱金香嬌美的花姿和清淡香氣所迷住,不禁興沖沖地問:「這叫什麼花?這叫什麼花?」他這一問把當時擔任翻譯的侍從給難倒了,原來他也不知道。只好告訴大使那花兒的形狀,很像當地人纏頭的布巾—Turban。沒想到,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直到今天人們仍把鬱金香稱為Tulip—頭巾。
原產於溫帶地區的鬱金香,本不適於在台灣的亞熱帶型氣候下生長。可是經過國內園藝家們多年努力研究的結果,發現把進口的鬱金香種球,先放在冰箱的冷藏庫中冷藏60-70天,使它在低溫中成長發育後,再拿出來種植,即可正常開花。因此,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輕易地在市面上看到盛開的鬱金香花朵,而且只要有興趣,也可以買回種球,親手培植,觀賞鬱金香自抽芽、生恨、茁長、萌蕾到盛開而凋謝,香艷精彩的一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