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攏中俄抗西方 緬甸退出東盟機會濃

標籤:

【大紀元4月16日訊】(亞洲時報 Larry Jagan撰文) 面對國際社會的指責,緬甸政府向來都以「走自己的路,隨便別人怎說吧」來應對。由於國內人權狀況得不到改善,聯合國安理會近期內可能會通過對緬甸實施經濟制裁的決議。在這情況下,緬甸當局即時調整了外交策略,分散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更重要的是,這一策略還有可能打破東南亞地區現時的勢力均衡局面。

緬甸外交新策略其中一個內容,是與莫斯科重建盟友關係,鞏固與北京的聯繫,同時疏遠與東盟其他成員國的關係,因為東盟最近表態支持西方國家迫使緬甸採取政治妥協和進行政治改革的立場。有跡象顯示,緬甸已做好了退出東盟組織的準備。緬甸是在1997年加入東盟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對中國的依賴性,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緬甸軍方第二號人物——貌埃(Maung Aye)將軍剛結束了到莫斯科的訪問。這是40多年來首位緬甸高官訪問俄羅斯。其間,貌埃極力遊說俄方利用否決權阻止美國將緬甸的政治問題提交安理會。此外,雙方代表還就加強軍事、經濟和技術合作方面達成了協定,緬甸還承諾將向俄方購買武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亞洲外交官說:「緬甸加入中俄戰略聯盟的目的,是為了阻止華盛頓支配國際政治舞台。」緬甸的新外交策略如果湊效,將會使得中美在亞洲區域的戰略競爭進一步加劇,而軍火交易也會使該區的棋局發生變化。在緬甸,如今仍有1100多名政治犯被當局扣押,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仍被軟禁。去年,聯合國大會首次用「危機」的字眼來形容緬甸的政治局勢。美國和西歐國家不僅批評緬甸人權狀況惡劣,更要求將問題列入大會的討論內容。

聯合國一直敦促緬甸軍政府與反對派進行秘密磋商,但這一努力在2003年宣告失敗。其後,緬甸當局更多次拒絕聯合國特使伊斯梅爾(Rizali Ismail)訪問緬甸的請求。今年初,伊斯梅爾辭去了特使的職務。雖然去年安理會召開的是閉門會議,但早前視察了仰光(Yangon)的聯合國代表團卻指,緬甸社會不穩定、軍隊鎮壓頻繁、經濟蕭條及人權狀況惡劣等問題將威脅亞洲區域安全。

最近,美國不僅將緬甸列為「不受歡迎國家」(pariah state),而且還極力遊說聯合國對緬甸當局採取強硬措施,包括經濟和政治制裁。這些舉措對緬甸軍閥統治集團——「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簡稱SPDC)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去年,緬甸政府決定將國家首都從沿海的仰光遷到深居腹地的平蠻鎮(Pyinmana)。據分析,遷都是為抵禦美軍入侵做準備。

在這個背景下,緬甸軍方不得不向中俄求援。今年初訪華期間,緬甸總理梭溫(Soe Win)將軍同樣請求北京利用否決權阻止美國將緬甸問題提交安理會。由於緬甸關係著中國的經濟和戰略利益,因此北京答應了梭溫的請求。然而不少中國高官私底下也對緬甸政府阻礙政治、經濟改革的做法持保留態度。多年來,中國一直向緬甸當局提供低息貸款來支撐當地經濟。

中國在緬甸的戰略利益之一,涉及到長期活躍在中緬邊境一帶的少數民族游擊隊。因此,北京不僅向緬甸提供武器裝備,而且還一再要求緬甸政府加強對游擊隊的控制。這些游擊隊雖然與緬甸當局簽訂了停火協定,但卻拒絕交出武器。在訪華期間,梭溫總理還要求北京為緬甸尋求莫斯科的支持,並為貌埃將軍出訪俄羅斯鋪路。

當美國和西歐國家不斷對緬甸軍政府施壓,北京和莫斯科卻對緬甸政府表示支持,這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加入爭奪國際影響力的競爭當中。「中國幾乎毫無保留地支持那些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國家,如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和津巴布韋,這並不是巧合。」一位亞洲外交官說。「在北京看來,敵人的敵人一定是朋友。」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重心從亞洲地區全面收縮。近年北京在亞洲實行的商業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羅斯當然不甘人後。一方面,中國通過經濟合作等方式拉近了與泰國、柬埔寨、老撾和緬甸等亞洲鄰國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中國還向這些國家提供巨額貸款。北京當局上周宣佈將向柬埔寨提供的援助貸款,與西方國家的貸款相比,金額更大、政治條件更少。

「莫斯科對與這些國家乃至整個亞洲,發展更緊密的經濟和戰略關係,也非常感興趣。」一名駐俄羅斯的西方外交官說。「同中國攜手合作,可以提升俄羅斯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北京當局的友好外交策略,其實反映出中國對能源供應安全危機的憂慮。多數受到美國政治壓力的國家,例如緬甸,都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在東盟內部達成的框架協定下,泰國和馬來西亞均擁有緬甸近海油田及氣田的開採權。但是由於緬甸當局選擇了「近中俄,遠東盟」的外交策略,可以想像中俄在申請緬甸油氣資源開採權時會佔得先機。

不過,緬甸的高級官員卻有意淡化外交新策略的重要意義。緬甸外長吳年溫(U Nyan Win)對《亞洲時報在線》表示,緬甸政府』不擔心」國際社會的制裁措施,儘管西方國家宣稱要促請安理會迫使緬甸進行政治改革。他說:「重要的是,我們與鄰國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尤其是中國、印度和泰國。」

但分析家和外交家認為,緬甸顯然對國際壓力有所顧忌。駐泰國的分析家Win Min指出,「緬甸當局很清楚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因此希望加強周邊的保護傘:東邊和南邊有東盟成員,北邊有中國,西邊有印度,現在再加上俄羅斯在西邊和北邊加強保護。」

緬甸軍政府已經認識到,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他們必須依靠具有影響力的盟友來抵禦西方國家的壓力和維持自己的政權。自1997年加入東盟以來,緬甸便將其他成員國當作對抗西方壓力的壁壘。例如,日前泰國政府不顧美國的反對,堅持與緬甸政府達成了經濟合作協定。

可是,近來連東盟也對緬甸的國內形勢感到失望。去年12月,東盟任命馬來西亞外長阿爾巴(Syed Hamid Albar)作為特使評估緬甸當局提出的「民主路線圖」(roadmap to democracy)及其他承諾的改革措施。不過,東盟企圖通過和平外交手段推動緬甸政治改革的做法,引起了緬甸政府主席丹瑞將軍(Than Shwe)的警惕和不滿。當國際傳媒相繼披露這一消息後,緬甸當局便一直拒絕配合東盟的外交行動。

今年3月下旬,阿爾巴抵達仰光訪問,但卻未得到丹瑞將軍的接見,也未能探望被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姬。據一位東南亞高級外交官說,「阿爾巴的訪緬之行是一次徹底的失敗,毫無結果。很明顯,緬甸當局不願意做任何的讓步。為了保留顏面,他被迫提前結束這次行程。」

分析家預測,東盟特使受到冷遇似乎表明緬甸有意退出東盟組織,尤其是因為它與莫斯科及北京的關係得到了發展和鞏固。早前,泰國方面也為緬甸提出了一套「民主路線圖」,但緬甸軍方仍舊不屑一顧。同樣,印尼的外交努力也沒有成效。

「緬甸軍方對來訪特使的輕藐似在顯示,丹瑞根本不將東盟及其所做的外交努力放在眼裏。」分析家Win Min說。「如果壓力升級,緬甸當局還有可能退出東盟。」東盟計劃本月中旬在峇裡召開外長會議,部分成員國還在私底下建議對緬甸採取強硬立場。

丹瑞將軍曾多次對下屬部長及其他軍方將領表示,他寧願在東盟正式暫停或取消緬甸成員國地位之前退出該組織。一名駐仰光的西方外交家稱,「為避免今年底在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峰會上陷入尷尬局面,緬甸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退出東盟。」

由於東盟與西方國家的態度趨向一致,緬甸與中俄結成新的戰略聯盟後,主動脫離東盟的可能性更大。然而緬甸也有可能過度誇大了這個戰略聯盟的效用,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既與東盟鄰國徹底鬧翻,又得不到中俄全力支持。緬甸固然有其重要的區域戰略意義,可說白了它只是中俄在東南亞大博弈的一粒棋子而已。為了維持大國間的實力平衡,中俄兩國似乎願意袒護緬甸當局不受歐美的威脅。但如果與緬甸的關係損害了其他的經濟及戰略利益,那麼中俄是否還會孤注一擲呢?

儘管緬甸得到了中俄兩國的熱情擁抱和許諾,不過至少從目前看來,緬甸的將軍們仍舊非常孤立。

本文作者Larry Jagan原是英國BBC駐緬甸的政治新聞記者,目前是駐曼谷的自由撰稿人(//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量進口木材  助長緬甸非法伐木業
菲律賓禁止進口中國等地區肉品
泰國清邁大學2007年AEIOU寒季獎學金招生
威爾斯與溫莎堡遊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