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2日訊】一、「松花江魚可以吃,今春不會出現第二次污染」
2005年11月13日13時許,位於吉林市江北區的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在政府當局隱瞞了一周之後,由於下游黑龍江省會城市哈爾濱市的停水,松花江被一百多噸苯類物質污染的重大事故才浮出水面。
2006年3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新聞發表會,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給人大代表和記者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周生賢說︰「昨天晚上,我得到一個好消息,俄羅斯對松花江監測後作出的結論和中國作出的結論完全一致,那就是今年春天松花江不會引起第二次污染。」周生賢表示,經過上千名環保專家的連續監測、分析、模擬試驗,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松花江的魚可以吃,奶製品可以吃,不會影響松花江沿岸的農牧業生產,也不會影響黑龍江農業方面的綠色品牌。」
二、如果松花江魚可以吃……
水污染是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引起水質惡化,使水的使用價值降低的現象。水污染一般指︰1、水中污染物的數量超過水自淨能力2、污染物數量達到破壞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3、污染物含量超過了水中該物質的本底值,影響了水的用途。
水污染的危害之一就是對水生物資源和人類健康的影響。一條河流的水受到污染,在這條河流中的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被破壞,被污染。河流中的污染物進入魚的體內,然後再通過魚肉進入人體內,這是通過食物鏈的污染傳遞和富集。人體內的污染物量增加,人就會生病、死亡。如果一條河流的水被污染,河中的魚也被污染,不能食用。如果河中的魚可以吃,那麼這一條河流的水也沒有被污染。同樣用被污染的河流中的水灌溉農作物,農作物也會被污染,最後也通過食物進入人的體內,這也是通過食物鏈的污染傳遞和富集。用污染水灌溉的植物,不能食用,更不可能是綠色產品。
三、一百多噸苯類物質到哪裡去了?
2005年11月13日到今天,已經將近五個月了,中國政府還沒有公佈事故調查報告。造成松花江嚴重污染的原因是什麼?肇事者受到了什麼法律處置?受害者得到什麼賠償?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據說事故發生之後,有上千名環保專家的連續監測、分析、模擬試驗,他們應該給中國人民和鄰國人民一個交代︰進入松花江的一百多噸苯類物質到哪裡去了?當80公里長的污染地毯流經哈爾濱後,由於松花江開始封凍,污染地毯向下游運動的速度明顯減緩,污染濃度也減低,同時在同江進入中俄兩國界河黑龍江的時間也推遲。據中國媒介報導,黑龍江沒有受污染,俄國的主要城市伯力的水源地沒有受污染,日本海也沒有受污染。當時的解釋是,污染物在松花江封凍的冰層中,或者是沉澱在松花江底。現在松花江魚可以吃了,今春不會出現第二次污染了。就是說它們不在松花江封凍的冰層中,它們也不在松花江江底或河漫灘上。它們不在黑龍江江底或河漫灘上,它們也不在日本海。一百多噸苯類物質到底到哪裡去了?
四、俄國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環保能源部長說︰超出50倍有毒廢棄物污染松花江
根據News24網站4月3日報導,俄國科學家過去兩個月來對松花江進行水質檢測,發現氯酚、廢紙和纖維素等有毒廢棄物,已超過50倍的容許濃度。俄國哈巴羅夫斯克地區(Khabarovsk)環保能源部長維特-巴迪克(Viktorardyuk)指出,俄國科學家在二、三月期間,從松花江所採集的水樣發現鐵、鋅、鎳、汞和芳香烴等重金屬致癌物。去年11月中國一家化學工廠爆炸,使得苯及其他有毒化學物流入松花江,造成幾百萬人無水可用。隨後,俄國邊境阿穆爾河的(即:黑龍江)毒物濃度也迅速攀升,因此,俄國科學家乃展開持續監測。生態學家曾提出警告,在春季冰雪融化後,黑龍江地區水源將再度面臨污染威脅。
News24網站的這條消息和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發表的一份報告基本相符。聯合國環境計劃署指出,去年11月吉林化工廠爆炸引起的河流污染可能會隨著春天解凍重新出現,因此中國必須做好準備。當江中冰雪融化後,冰凍的污染物質將釋放到江水中。另外,上游原來沉在河水底層的化學污染物也有可能由於解凍後水流加快而向下游移動,這樣就會重新發生江水的污染。
松花江受到如此嚴重的污染,松花江的魚肯定是不能吃的,用松花江水灌溉的農產品也不可能是綠色產品。其實,國務院新近批准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要拿出266億元來治理松花江水,就證明了松花江已經被嚴重污染了。
五、中國的水質檢測數據可信嗎?
為什麼俄國哈巴羅夫斯克地區環境部門的水質檢測數據和中國上千名環保專家水質檢測數據有如此大的差別?
筆者想到了中國的一個名叫「省委書記」的電視連續劇。劇中展示了一家電鍍廠的污水污染了大月湖。省委書記的兒子和電視台的記者私訪時,拍攝到電鍍廠違規排放污水的情況,但是遭到電鍍廠工人的毆打。事發之後,當地環保部門對電鍍廠的污水進行檢測,都符合排放標準,原因是當地縣政府的干預。可見政府的干預,可以更改水質檢測數據。
筆者還想了中央電視台大記者王志對淮河治污「先進單位」蓮花味精廠的報導,記者從味精廠的排水口取來一瓶黑色的污水放在全國著名的企業家、蓮花味精集團董事長李淮清的面前,問︰您看這樣的水中COD(化學耗氧量)是多少?李淮清建議,把水樣送到味精廠的化驗室做個檢驗,最後檢驗員送來了三個結果︰991mg/L,540mg/L和249mg/L。最後,確定249mg/L為準確數字,達到中國的排放標準300mg/L。可見檢驗員不敢提供一個真實的數據。記者劫夫對此事有如下的評論︰「一瓶污水化驗出三個相距甚遠的結果,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差錯率,這樣的化驗員化驗出來的排污達標的數字,已經再三向全國人民做出承諾並睹上一世英名的李淮清,難道敢輕易相信它嗎?不知這樣不合格的化驗員在淮河還有多少?中國的環保部門是否也有這樣的化驗員?如此失職,淮河堪憂,中國蒙羞,人民,應該為之一哭!」
在一個沒有科學自由,沒有民主制度的環境下,水質檢測只是權勢人物手中的一個玩物,要它高就高,要它低就低。當科學工作者的道德淪落,他們只能像蓮花味精廠的檢驗員一樣,為權勢送上他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比如水質檢測的結果。
作者為工程師,現居德國。
──《觀察》首發(//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