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談到流浪狗,每個愛犬人士都有一套幫助狗兒的道理與作法,對大台北數以萬計的流浪狗而言,如果能碰上像「古代同盟會」這樣的志服隊,可能比遇見狗菩薩還幸運。
古代同盟會 助狗免於安樂死
5年多來,「古代同盟會」發起人黃新和她的志工伙伴運用科學化的親和力測試量表,將流浪狗分類成「回收資源」,已讓上千隻無家可歸的狗兒順利配對,找到合適的領養人,免於走上安樂死的命運。
在電腦公司上班的黃新,6年多前,收養近10年的古代牧羊犬「仔仔」死於尿毒症,歷經療傷止痛後,更鎖定「仔仔」流落在街頭的同類,進行單一犬種救援。
從散慢到積極,黃新暗自發願要讓這份使命感延續,她召集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古代同盟會」,將援助流浪狗訴諸有系統的行動,一方面大量閱讀國內外動保團體的文獻與資料,將理論融合創意,古代同盟會也搖身變成獨一無二的流浪犬志服隊。
古代同盟會的志工來自大台北各行各業,擔任美術設計的玉萍是最稱職的狗媽媽,法律系畢業的鴻璋把狗狗性格摸得比六法全書還熟,瑞萍身兼馴狗師與學員講師,平常忙著上班的富美、雅婷、建璋,每個禮拜天,往往是最早到收容所報到的伙伴。
「我看過許多愛心媽媽為了流浪狗,在疏洪道、河川地圈地,像打游擊似的搞收容所,到最後,不但傾家盪產,還跟附近居民對槓。」黃新跟伙伴們很清楚,那不是她們要做的。
5年多前,志工隊與中和市立流浪犬收容所談妥合作案,由志工每週日進駐收容所,將「資源回收」概念引入流浪犬分類,使流浪犬的處置有了全新的模式。
分類訓練 提高配對認養率
黃新引進美國動物心理學家的「親和力測試」,以系統化量表,對收容所內犬隻進行類似性向測驗,第一年就將認養數從原來的每年10幾隻,提升到近300隻,至近幾年來每年都超過500隻,認養率之高,在大台北所有收容所無人能敵。
「我很高興,一路走來的伙伴,在這個過程中,不光只有每星期天到收容所來照顧流浪狗,透過培訓、測試,志工也學到貼近狗兒溝通的一技之長。」內湖動物之家從去年開始,也引進這套資格檢定考試,開始招募生力軍,希望將收容所從流浪犬的死牢,變成轉介飼主的中途之家。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