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石笋古道(石筍古道)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36
標籤:

石笋古道,又稱「石筍古道」,位於台北縣雙溪鄉牡丹村,昔日曾是牡丹、石笋、燦光寮各聚落間往來的道路。石笋地名的由來,是因該地有一酷似竹筍的山峰而得名。不知這座石筍位於何處?石笋古道的途中會經過石笋尖,但石笋尖山頭平緩,一點也不像竹筍的形狀。

今天走訪石笋古道,算是勉強成行。這一個星期以來,台北陰雨綿綿,氣象局昨天才剛解除東北角的大雨特報,預測今天下雨機率仍高達60%,我蟄伏了一星期,卻想出來透透氣。明知東北角山區有雨,偏選擇雙溪行,倒不是因為逞強,而是以平溪為後盾。萬一雙溪雨大,則可退守平溪,改遊菁桐老街。

走北宜高至石碇,轉106公路至平溪,再走平雙公路至雙溪,再轉102公路至牡丹。一路有雨相伴。停車於牡丹車站附近的「福壽橋」旁。下車,撐著傘,在橋上,先觀望。雨不大不小,勉強還可成行。於是穿上雨衣、雨褲,外加雨傘,踏上古道之行。其實我不排斥雨天爬山。與其酷熱難忍,我寧可在淒風苦雨中爬山。雨天爬山,有「一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自若。

桂竹林夾道


石笋古道的登山口就在福壽橋前的右側,有一條石階路往上走,接上方的產業道路。道路直行至前方叉路,右轉上坡,連過兩個轉彎。不久,經過一柚子園,前方出現叉路,取左行,隨即看見右側有登山小徑,路口有指標,寫著「往石笋尖」。

轉往石笋尖(約兩、三分鐘路程)。


從這裡起,正式進入石笋古道的山徑。古道緩緩而上,路旁側出現些許桂竹林,泥土路濕而不滑。一路都是泥土路。登山鞋怕青苔石階,不怕泥土路,所以一路走來無礙。不久,桂竹林漸多,竹林夾道,頗幽緻。竹林路旁有一木板,農民在上頭以紅漆寫著「偷採竹筍罰二十元」,算是相當厚道的警告。

上坡路約十分鐘,路趨平緩,竹林漸少,林相趨於多樣化。不久,轉為下坡路。走在森林幽徑,頗覺怡然。原以為石笋古道位置偏遠,登山客不多,沒想到古道的路況這麼良好。

上百根竹子叢聚生長。


又走十來分鐘,路旁出現叢聚的竹林,一百多根竹子聚擠在一起,綠意盎然地生長。附近姑婆芋亦多,拓墾的遺跡十分明顯。

接著,又開始爬坡,有樸舊的石階,青苔纍纍。平時會感動不已的古樸石階,今日只能戰戰兢兢以對。往上爬,約六、七分鐘,抵達一處鞍部。這裡有一岔路,可通往石笋尖,約兩、三分鐘路程而已。於是轉往石笋尖。石笋尖,海拔269公尺,有一日據時代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林間無展望,樹濕、草濕、地濕。拍完基石,未停留,返回鞍部。

荒廢的石頭厝


鞍部過後,開始下坡路,偶爾出現石階路,路況好,林相愈豐茂,愈走愈驚奇。不久,路旁出現高大的駁坎,附近溪澗淙淙,石階路出現愈來愈多,古道氣氛濃烈。下坡之後,前方平坦處,出現兩間相連的石頭厝。房子已荒廢,石牆青苔攀附,蔓藤、雜草纏繞,隱沒於樹林草叢間。石頭厝旁,竹林、姑婆芋依舊青綠招展,而主人早已遠去。

廢棄的石頭厝


古道至此一分為二,直行可通往燦光寮,接燦光寮舖古道,右叉路則可通往石笋聚落,出「石笋大橋」,接102公路。若是天氣許可,本應直行,可繞一大圈古道,但今日天雨,應避免節外生枝,於是取右行。右叉路往下走,遇小溪澗,過兩根蛇木架成的便橋,接著又遇一條小溪。雨後溪水豐沛,溪旁有石塊可坐,是一理想的用餐休憩地點。可惜天雨,無法停留。踏溪石而過。

對面岸上,有一片廢耕的農田,廢田雜草叢生。附近駁坎頗多,依山坡地形,上下成層,但都已廢棄。約數分鐘後,古道出森林,來到一處山間谷地,谷地上有農園,種植各種青菜,有位老農夫在整理菜圃。

簡單寒喧後,繼續前行,前方出現一間古厝,屋牆下半部為石砌,門楣以上的部份則是土塊砌成的土埆厝,屋頂則已換成鐵片板。沒想到古道的山區內還有農家。古厝門牌為「石笋30號」。由農家繼續往前走,山路極為平緩好走。大概是因為這戶農家利用此路,挑擔農產品進出,因此路況維持的相當不錯。走在這樣的古道上,感覺很棒。

石笋30號古厝


約十一、二分鐘,又出現一戶農宅(門牌28號),是一間新建的平房。古道至此變為寬闊的土石路,可行駛三輪鐵牛車。土石路的左側下方為石笋溪的支流,雨天溪水淙響。土石路的末段漸貼近溪谷,土石路又變為小徑,最後與溪谷交會。有一水泥橋越過石笋溪支流。

橋頭石柱,擦拭後,「石笋四號橋」字跡明顯。


水泥橋的橋墩相當古樸,猜想應是日據時代的古橋。橋頭石柱糊模的刻字,擦拭乾淨後,字跡浮現,寫著「石笋四號橋」。其中「號」和「橋」字都採簡寫,依命名的方式猜測,橋身可能是台灣光復後才興建的。

過橋後,就是水泥車道,沿著溪邊而行。沒走幾步,路旁竟出現一顆基石(鑛務課編號861)。藍天隊的標誌寫著「石笋尖東南峰」。這裡海拔約100公尺,只是路旁平地,怎麼看都不像「東南峰」。平白賺得一顆基石。

前面遇叉路,取右行,過橋,柏油產業道路沿著石笋溪而行。過石笋12號民宅之後,不久就來到石笋主要的聚落,約有十來戶人家,有些房子閒置閉鎖。這裡設有「牡丹國小燦光分校」,僅有一間教室而已。教室外,有小廣場;教室旁,另蓋一間獨立的廁所。學校已廢棄。走進燦光分校的教室,教室前的黑板還高掛著,但教室已無桌椅,空蕩寂靜。

永安祠


繼續沿著產業道路,走往102公路。雨中行,不覺辛苦,若是大太陽底下走柏油路,恐怕就無法這麼的氣定神爽。這段道路也很精彩,沿途經過兩座古老的土地公廟,分別是「永安祠」與「石笋福德祠」。這條產業道路正是昔日的古道的一部份。

過「石笋大橋」後,就接上了102公路,距離牡丹還有1.3公里。接著踢著公路回牡丹。102公路道路不寬,時有車輛經過,走這段路就沒那麼愜意了。約二十分鐘,回到牡丹。

今天冒雨勉強出遊,幸好石笋古道的路況極佳,平平順利走完古道。我與雙溪已睽違一段時間了,今天以石笋古道與雙溪重相逢,又喚起心中的思念。這附近還有幾條古道,如牡丹古道,如三叉港古道,如燦光寮汛塘古道(「楊廷理古道」),我都懸念已久。若天氣許可,豈可再一直懸念下去?

旅遊日期:2005.12.31 (寫於2006.01.02)

行旅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桃園龍潭.三坑老街.大平紅橋
石碇.大格門古道
澳健康部長稱多元文化有利澳洲社會
萬里.富士古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