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7日訊】(希望之聲記者蔡紅 齊月報導)在這上一集《中國失業問題嚴峻》中,我們為您分析了造成失業的原因,這一集我們將為您分析失業問題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以及如何才能緩解失業問題。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張左己承認,中國目前的城鎮實際失業率為百分之七。如何解決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是中國今天面臨的最為棘手并且影響最為廣泛的一個挑戰。
《中國勞工通訊》法國負責人蔡崇國分析說:那么失業人口那么多,它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它的后果是很嚴重的,一方面使中國的經濟導致一种惡性循環,中國的勞動力人口,總是供過于求,就使就業人口的工資低,工資低又使國內的消費不足,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都有限,因此它吸納的就業人口就不足。這樣導致一种惡性循環,失業人口如果繼續增加的話,就很難走出這种惡性循環。第二就導致社會矛盾增加,就是失業人口收入低,一個人有就業最后到失業,即使中國現在城市里邊有了低保,那么他的收入也會兩倍三倍的減少。再加上如果有孩子要上學,現在一個孩子上大學可以吸納掉一般中下等收入家庭的全部收入。如果加上有病,他會陷于極端的貧困,甚至絕望當中,那么這种不滿積累起來,這個社會就很危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失業人口多了,導致工人的工資下降。道理很簡單,工人有的是,你不愿意干,嫌工資低,那你就走人,我很容易找到另外的工人。同時它也導致中國的經濟和工業更新換代更困難。
中國勞工觀察組織執行主席、勞工問題專家李強表示:如果它的經濟离開這种高速發展或者它的經濟一旦減慢,可能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社會問題。
有評論認為,目前中國的產能過剩,其中包括:電力產能過剩,有兩千家電厂正遭遇生存危机,銀行界已將發電項目定為高風險產業。港口總吨位未來產能過剩高達三成以上。鋼鐵產能大于需求一億二千万吨。電解鋁過剩的產能有四分之一。鐵合金產能過剩超過一半。焦炭產能超出需求已高達一億吨,汽車去年已有二百万輛的產能過剩,可怕的是正在建設的產能還有二百二十万輛,將要籌建的產能更高達八百万輛。
蔡崇國分析說:我們知道西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工人的工資保持一定的高度,隨著經濟的發展,工人的工資不斷得到提高,而且工人的就業要比中國有保證得多。同時他們的社會保險和退休保險也比較完善。就使他們能夠消費,消費一方面提高了社會的購買力,另外一方面也促使企業推動自身的現代化和高科技化。那就是由于工人的工資高,勞動力成本高,他們就推動工業的自動化,盡可能少用工人。工業的自動化電子化,看起來在一個基礎的工業里吸納的工人少了,其實它推動了一個國家的企業的更新換代和工業的更新換代,它使工業的自動化和所要求研究新的工藝不斷的產生,新的行業不斷的產生。那么在傳統的行業里邊因為机器的使用,吸收工人少了,但是因為机器和自動化設備以及電子化設備的使用又使与之相應的新的行業產生,那么這新的行業要求的是高技術人才,也增加了就業人口,同時也導致西方國家的經濟和工業不斷的更新換代。
蔡崇國對在城市失業情況嚴重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同時又有大量的農民進城時表示:中國的農民進城呢它是由于城鄉的差別,中國農村危机導致的。現在在南部呢出現勞動力短缺的現象,中國的農民工呢到南部到東部,到城市里便找工作的現象呢,以及他們給這些地方的壓力呢,似乎比過去少了一些。但是呢中國的農民工進城,對城市的就業還是有影響的。當然很多人認為很多農民工啊他們干的呢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們在建筑業呀、在飲食業呀,在玩具、鞋制造厂這些行業里邊工作,工作勞動條件惡劣,工資低。但是這里邊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中國的農民工,他們對城市的就業還是造成了壓力的,盡管他們干得我剛才所說的那些行業的工作城市人呢很作人不愿意干,但是實際上不愿意干是因為工資低。那么中國要解決這個矛盾,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農業要加強。中國政府現在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覺得現在溫家寶已經提出,現在各個省已經開始執行的就是減免農業稅收的問題,減免農業稅收會導致中國農民的收入會有限的提高,中國政府呢現在也承諾了,要在若干年呢解決農民的醫療問題,以及要在若干年使農村孩子上學呀免費,如果它能夠真正的做到這樣,那么農民的收入就會提高,農民進到城市里打工的人數就會減少,農民工對城市就業的壓力就會減少,所以說要真正的緩解農民工進城對城市的就壓形成壓力的這個問題呢,根本的還是要真正的做到要解決農村的危机和農業的危机。
蔡崇國繼續強調說:在這里光免稅是不夠的,必須切實的落實農村的免費教育的問題,要切的落實農村的醫療的問題,同時要控制農用的工業產品像化肥、柴油、農藥的价格增長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農村的狀況改善了,農民進城了少了,城市人口失業的現象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要注意農民工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他們在很多行業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口呢,由于很多原因,很多人還是不愿意進入到這樣的行業里面。其實中國經濟發展要解決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對城市就業的壓力的另外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要使中國的工業發展多元化,要使中國的高科技、現代的工業、民族工業必須發展起來。像現在中國把經濟發展建立在進出口上面,中國進口那种先進的机械設備,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這种狀況必須改變。只有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科技工業產品全面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就業問題,以及城市人口的就業和農村人口進城的沖突問題才能夠得到緩解和解決。
李強表示:農民和城市工人應該一視同仁,同等對待,不能夠對這种農民工有歧視。
北京學者高輝清認為,當前的經濟狀況可能比當年還嚴重。在二○○四年的經濟頂峰時期,市場絕大多數商品都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而目前新增產能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即意味著產能過剩局面的嚴峻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中國履行對外國控制出口過快增長的承諾,企業利潤的下降速度會前所未有,失業情況也可能前所未有。
有專家指出:健全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像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可以緩沖這一局面。對此,蔡崇國表示:因為工人農民和那些工薪階層對中國的金融系統、整個社會,整個醫療保險系統,沒有基本的信任。沒有基本的信任他就不會交,要知道,一個社會,社會保險要建立,必須要有個基本的信譽在那里。中國社會就是一個缺乏信譽的社會,很多人沒有看到這一點。那么沒有人積極的交納這些社會保險金,那么中國的社會保險當然就無法建立起來,無法完善起來。很多人以為中國的社會保險要發展政府就要投錢,這遠遠是不夠的,怎么樣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有信譽的社會。首先中國的政治家們、政府它們的行為就必是一個講信譽的講誠信的講法制的;然后呢企業階層也必須是有信譽的,講法制的;然后呢是知識精英們也應該誠實。現在是學校里邊學術腐敗,到處欺騙;搞經濟的人被人認為就是騙子,大量的財政管理、金融銀行大量的管理人員也是腐敗、貪污欺騙。按中國人說只有親媽可以相信其它的都要怀疑。在一個缺乏信譽的社會,社會保險是很難建立的,沒有人是真正的積極的愿意交了。要使中國的社會保險系統發展,誰都清楚,所以怎么樣發展。我剛才得別強調的就是:中國社會要有一個基本的信用,現在缺的就是這個東西,中國政府必須要往這方面努力,不然前途是不容樂觀的。
李強表示:實際上政府已經開始著手在做這個養老保險的制度,主要是它沒有這种法律的規范,就是怎么确保低收入的人口怎么能夠得到養老保險,怎么能夠認定應該得到的保險?在執行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比如地方的財政撥款能不能夠保證到這些低收入的這些最低收入保障。
蔡崇國繼續說道:要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首先是法制問題。中國要司法獨立,中國政府、党的一切行為要在法律的規范下。那么,胡錦濤也說了,溫家寶也說了,要加強法制,中共政權就是沒有做到。其實要做到,第一步就是要從上到下把党的政法委員會給取消。中國現在從中央到省、市都有政法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任命律師、任命法官、任命檢察官,它來決定重大的案件的審判,有這個机构的存在,就沒有法制。第二個就是要把中宣布取消。中宣部這樣一個部它就可以決定關閉一個報紙、關閉几個网站、甚至逮捕作家。這樣的一個党的机构在法律上是沒有地位的,它可以決定中國最重要的政治事務,有這個事情的存在中國的法制無法建立。所以我說中國的法制要建立,第一步就是取消党的政法委員會和中宣部,(有了)這兩部中國的法制建立不起來,沒有法制的建立中國社會的信譽就建立不起來,中國社會的信譽建立不起來,中國的保險系統就沒有一個基礎。這是第一個法制的建立。第二個就是政府領導人的行為。政府一個領導人一句話就可以決定重大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必須要改變。我們說法輪功為什么會(被)鎮壓,就是江澤民一句話。一個政府的領導人,它們也有家庭問題,它們也有情緒問題,他們昨天跟老婆吵了架了,情緒很坏,今天下面送來一個匯報,它就會胡亂的簽一個字。第二天他的情緒又好了,它又后悔了。但是呢它的簽字已經發出去了,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政治取決于一個領導人的情緒好坏,那這個社會不可能建立信譽。所以中國古代有一個商鞅變法,他要變法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信譽,這在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古老的一個基本的東西。
最后蔡崇國表示:我們的公民要講誠信,我們要使自己承擔其公民的責任來,這也是很重要的。現在我們不能夠改變世界,但是我們應該改變我們周圍的人,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好比說,碰到了不平的,強者欺負弱者,我們就應該站起來說話,現在我之所以支持高智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智晟作為一個律師,作為一個公民他承擔其他的責任來。那么在具體的生活行為當中,我們周圍有人不合法、欺負人,我們就應該站起來說話,人人都怕是,人人都只管自己的自己眼前的小世界,這個社會就不可能有公平,這個社會就不可能得到改變。
李強認為:關鍵是要建立一個正常的勞資關系,工人能夠集體談判,能夠影響政府政策,能夠讓政府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能夠考慮到勞工的利益,這樣有這种比較健康的勞資關系的話,從某种程度來講,能夠促進社會的穩定。
据報道,中國上月宣布,包括400万名大學畢業生在內的2500万名尋工者將在今年爭奪1100万個新的就業崗位。
評論指出,胡、溫雖然強調“以人為本”,但是在討論產能過剩問題時,重點關心的是企業利潤、破產、固定資本再投資、經濟大滑坡等,實際上關心可能導致失業高峰問題的則不多。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