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 自1991年中共當局為了解決其一胎化政策所衍生之女嬰被棄養之問題而放寬領養規定至今,美國家庭已領養了五萬五千多名中國嬰孩,其中大部份是女嬰。早期被領養的中國小孩如今已邁入青少年,他們開始想要獨立的、夾雜著熱切與不安的探索自己的身份。
紐約時報報導,1990年代初,每年約僅數百位中國小孩被美國家庭領養,到2005年已達七千九百名以上,成長速度驚人。這股領養中國小孩的風潮所隱藏的問題,己引起研究學者的關注。社會工作者珍布朗(Jane Brown)表示,領養父母應儘速面對中國的養女在開始瞭解由於中國的社會觀念與一胎化政策而導致她們被生父母遺棄所產生的失落感與被拒絕感。
早期被領養的中國小孩他們探索自己身份的經驗對於數千名其他將要面臨同樣問題的中國孩童,會是寶貴的經驗。影響這些經驗的因素包括生活環境與學校的多樣性,以及他們的領養父母讓他們接觸中國文化的程度。
在這些被領養的中國小孩中,有些人不認為自己和美國人有何差異,但也有人認為他們是特殊的,有些人覺得在與其他也是來自亞洲的人相處時,感覺到一種與其他國家人士相處時所沒有的歸屬感,專家認為這是跨種族領養的正常現象。
如今已長大成人的被領養的外國小孩,建立了次文化團體,以辦理各項活動、中國之旅及線上支援等方式,協助被領養的小孩克服種族問題以及建立健全的人格特質。
位於紐約的研究團體唐納森領養學會(The Evan B. Donaldson Adoption Institute)的政策主管荷李麥吉尼斯(Hollee McGinnis)是被美國白人家庭領養的南韓人,在十年前即開始推動一個成人支持團體,協助被領養的中國孩童。她表示:「我在上大學時,才開始想要瞭解其他人是怎麼看我的,在這之前,我並不十分明白身為亞洲人的意義。」
熱衷於參與這些活動、協助分享成長經驗的早期被領養而現已邁入青少年的中國孩子茉莉(Molly)、桂孟(Qiu Meng)與麥肯辛(McKenzie)都表示,她們不會想要選擇任何其他方式長大,未來也很樂意領養中國小孩。桂孟說:「這是件好事,而且因為我是亞洲人,所以我領養的中國小孩,在外觀上看起來和我並不會有那麼大的差異。」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署2003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76%的領養家庭是白人;15%是非洲裔;剩下的9%領養家庭為亞裔及其他種族;每六名被領養兒童中即有一名與領養家庭家長的種族不同,在外國出生的被領養兒童中,來自亞洲的占了近乎一半(49%)。其中南朝鮮最多,占24%;其次是中國11%。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別是俄羅斯10%和墨西哥9%。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