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4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採訪報導)中國一位專家最近撰文,總結出農民工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所作出的十大貢獻,並且呼籲改善農民工的社會地位。
這篇由河南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巫繼學撰寫的文章稱,總數一點五億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佔全中國加工製造業工人數量的百分之六十八,佔建築業的百分之八十,佔第三產業的百分五十二,為中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並沒有充分分享經濟增長的果實。
這篇文章的題目為《農民工在中國經濟中的十大歷史性貢獻》。文章所指的十大貢獻包括,為中國經濟起飛提供了充裕的廉價勞動力;壯大了中國產業大軍;成為農村社會脫貧的主力,改變了中國消費結構和模式;推動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的市場化;形成了新一代的中國農民等等。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這篇文章的觀點表示贊同。他指出,中國農民工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上不止上述十個方面。
胡星斗:「農民工對中國的貢獻可能還不只這些,就像他所說的,農民工對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進程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中國市場化的一個過程。農民工是非常大膽的,他能夠走進城市、走進工廠,能夠帶動千百萬私營企業的發展,推動很多的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從總體上來說,他對於市場經濟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文章表示,由於目前約百分八十的農民家庭有人在外打工,使得農民工的收入,成為中國農村收入的最重要支柱。
巫繼學的文章指出,農民工為中國貢獻了大約四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個農民工貢獻二點五萬元人民幣;世界上其他國家所購買的中國產品,大部分是農民工生產出來的。但這些便宜的中國產品,卻是以農民工低廉的收入為代價的。
中國城鎮化的速度,在今後肯定要逐步加快,十五年之後,大部分中國人將居住在城鎮。
胡教授表示,中國要達到小康社會,最關鍵是中國農村。他說,中共政權實際上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目前中國也在對農民工地位,包括農民工城市居民化等問題加快改革。
胡星斗:「中國對於農民工通過對於這樣的事情的反省,使得我們對於社會法治的進程,對我們政府組織的完善,對政府的治理制度有更多新的認識。推動城市的發展、推動城市化,如何完善整個的社會保障制度,都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中國勞工通訊的編輯,現居法國的蔡崇國認為,農民工無法享受經濟增長,主要還是社會制度所導致,包括中國戶口制度的限制。他認為,農民工是中國弱勢群體的一部分,要改善中國弱勢群體的地位,必須使他們真正擁有社會政治權利。
蔡崇國:「光替農民道德上做呼籲是不夠的,只是描述農民的悲慘和不公也是不夠的;要有現代的政治方式,要允許民工合法的自己來爭取自己的利益,能夠有自己的報紙,有自己選舉的權力,有自己的組織。這個是關鍵。」
他表示,中國的經濟改革最早由農村開始,但後來由於利益壟斷集團的壓制,農民包括農民工,卻無法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這並非官員和學者撰文呼籲就能加以改善的事情,必須對現行體制進行全面改革。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