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宇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動向月刊記者報導)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上月十五日在上海市人代會會議上表示,他「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這句話實在是他現實處境的真實寫照。自周正毅東窗事發後,陳良宇惶惶不可終日,拼命在電視台亮相,像行夜路吹口哨,為他自己壯膽。目前他一面加大鎮壓弱勢群體維權活動的力度,截訪、抓訪,繼續迫害和此案有關的維權律師鄭恩寵夫婦;一面準備收買少數一時無法趕盡殺絕的與案人。

陳良宇與周正毅休戚與共

陳良宇對他一家與周正毅、毛玉萍夫妻來往密切,以前從不迴避。陳良宇弟弟陳良軍和靜安區領導人才是上海黃金地皮靜安區東八塊十八萬三千平方米地皮之幕後老闆,陳良宇不僅讓家人參與炒地圈地,本身還與一些經營地產業的太子黨和私企大款來往密切,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

劉金寶出事後,陳良宇兩兄弟要為周正毅作疏通,周正毅被抓後,陳良宇又派人四處打聽案情,企圖干涉中央辦案。據說陳良宇曾被中紀委電話警告,他說這是他在上海工作三十年最困難的日子。二00三年九月上海市政府發言人焦揚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否認涉嫌金融犯罪的周正毅已經在獄中自殺身亡的傳說。這是欲蓋彌彰。實際情形是,周正毅被滅口之計劃因他本人的能量和此案之轟動程度都太大,所以受挫。其後只好改用收買政策,不但所判刑期極短,而且在牢裡也備受關照,居然好吃好喝,打理生意,操控業務;目的就是讓周正毅別把陳良宇兄弟和他們一夥咬出來。現在周正毅即將刑滿釋放,為防止社會反彈和應付香港法院的通緝令,陳良宇正指定市政法委書記劉雲耕具體指揮,全力處理有關此案之一切事宜。

消息人士稱,上海市已派出大量特工出境尋訪沈婷和企圖做她的工作。沈婷是香港居民,其父母合法居住在上海市靜安區,有常住戶口。在靜安區東八塊的動遷中,其父母堅持要求享受舊區改造政策規定的「原地回搬安置」,可是動遷組工作人員卻對他們說:你們要知道我們是政府行為,開發商周正毅的後台很硬,是陳良宇弟弟與他合作開發,你們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

德國法官協會頒鄭恩寵人權獎

為此沈婷父親沈俊生等六位,代表靜安區東八塊一期二千一百五十九戶居民為原告,狀告靜安區房屋土地管理局,此案由二00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在靜安區人民法院審理。鄭恩寵律師為此案寫狀子,因律師執照被扣,不能出庭辯護,但也造成很大影響。六月六日晚鄭恩寵律師即遭陣良宇一夥打擊報復,被上海市公安局以「非法獲取國家機密罪」刑事拘留,隨後被判刑三年。鄭恩寵是上海拆遷官司的著名維權律師,前後打過五百場拆遷官司。

在此案中,沈婷的回鄉證亦被當局沒收。沈婷為此案上書胡錦濤、溫家寶,要求徹查零價轉移土地案和釋放鄭恩寵。二00五年九月曾慶紅訪港期間,沈婷在多個場合向曾請願、示威,呼籲「我要回鄉證」、「貪官陳良宇下台」和「追查世紀騙案」等。

德國法官協會向鄭恩寵頒發人權獎時,由於鄭恩寵仍在獄中服刑,其妻子蔣美麗亦不許出境,沈婷代表他們赴德領獎。德國總統克勒在頒獎典禮前親自接見沈婷,詢問鄭思寵的處境和中國的人權狀況。據沈婷轉述,克勒說,他支持法官協會頒獎給鄭恩寵,未來會繼續關注中國的法治和人權問題,並主動表示會向中國領導人提起中國人權和鄭恩寵案。

爭權奪利,民怨沸騰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前是中共之爭權奪利正假「廉政反貪」之名而行,胡錦濤隨時會拿上海幫開刀;後則民怨沸騰,陳良宇們如坐火山。

下面四個是吉他演奏家何震東所提供的關於拆遷的案例,是對陳良宇罪行的強烈控訴。

一,奚國珍(女),原住上海頂級地段,淮海中路常熟路。一九九五年拆遷時其丈夫朱延中不服強制拆遷與房管所人員在糾纏掙扎中被燒死。二000年,市公安局卻誣其夫縱火。奚國珍幾次上訪,不但無效,反於二00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為當地公安分局拘留,理由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此案曾轟動大上海,但黃菊、陳至立下令不准報道。

二,詹龍妹(女),原住天潼路。去年在拆遷住地時被動遷辦製造現場「自殺」。

三,嚴曙烔(男),為酒樓老闆。酒樓地處塘沽路,靠近河南北路的好地段,該地塊被房地產龍頭老大──北方集團看中而被強行拆遷,老闆被打死在酒樓附近,許多目擊者為之多方證明,但地方惡勢力卻稱:「打群架,民工打民工」。

四,帥立文(男),原住長陽路。去年八月二十七日被動遷辦毒打致左手二手節斷裂,當天房屋被強拆,生活資料包括身份證被毀在屋內。考入大專的女兒開始上訪北京。當地不准記者報道,境內記者更不可以採訪。凡接受海外媒體的採訪者,一律送去勞教。

今天,中國人民的生存權被剝奪殆盡,與胡錦濤的小康、和諧形成強烈對比,成了時代的諷刺。人們不禁在問:這樣的政權,還能苟延殘喘多久呢?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拒絕讓主要調查人員上船檢查 瑞典批評
習訪澳門何衛東陪同 分析:再證習張決裂
網絡聲援尋找李宜雪 年輕科學家加盟
【翻牆必看】台新歌《反攻大陸》在網路發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