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8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特譯
從其煙灰色的玻璃窗向內望,朦朧的燈光與戒備的警衛,伊勢丹百貨公司裡的Cave du Chocolat看起來像是高級珠寶店,而非糖果鋪。店裡打扮入時的東京仕女在瑞士、比利時、法國等進口巧克力間流連徘徊。
這些閃耀的巧克力像是棕色黃金,每一片標準單價是三百日圓(約台幣八十三元),最貴的巧克力內含鵝肝醬,每顆售價達一千日圓(約台幣兩百七十七元)。這樣的價格似乎沒有削減日本顧客的胃口,日本堪稱歐美以外最迷戀巧克力的國度。
然而,據倫敦泰晤士報指出,陰影逐漸籠罩全球巧克力產業,原因是亞洲突然興起的巧克力狂熱,使全球可可豆有短缺之虞。在亞太地區,巧克力的消費量年成長率為二十五%,中國的年成長率則達三十%。中國的崛起,已引發爭奪石油、天然氣與水等自然資源的隱憂。現在,一個新的、始料未及的災難也浮現:全球巧克力大戰。
「碰上中國,情況總是相同,」五十六歲的家庭主婦石原感嘆。「他們消耗這麼多,魚與石油已日漸不足,真難相信有一天我也會吃不到巧克力。」
日本第一個巧克力是由荷蘭水手於一七九七年引進,他們將巧克力送給長崎的娼妓,一世紀後,森永糖果公司開始賣巧克力,但售價之高只有外籍人士吃得起,到了二○○四年,日本平均每人一年吃掉二點二公斤的巧克力。
這個數據與英國人的九點二公斤、瑞士人的十一點三公斤相去甚遠。目前中國人的消費量不大,一年約五十公克,但中國人口達十三億,且都市中產階級激增,使得中國未來將成為巧克力市場大國。日本巧克力與可可協會的助川文雄說:「中國的一%就是一千三百萬人,相當於東京人口,這是巧克力生產者憂心的原因。」
可可豆生長在從南美經非洲到馬來西亞的赤道周邊區域,可可樹從栽種到成熟需要五年,這使得可可農難以對暴增的需求量快速反應。
巧克力的未來端看中國人放棄其傳統甜點的程度如何;在日本,由米、豆子與芝麻做成的和子仍略勝巧克力一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