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五日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日前檢測包括台灣、中國、香港、澳門的免洗筷,發現部分仍含二氧化硫,建議消費者最好少用。若必要時,最好先用熱水泡一泡。
去年十月,消基會發布市售三十七件免洗筷的檢測報告後,引起許多消費大眾注意。日前,消基會接獲在大陸經商的台商,將當地免洗筷寄到消基會,請求檢驗;經由義務協助者在大陸、香港、澳門採集四件樣品,加上消基會在台灣採集的十件樣品,總計十四件,針對「二氧化硫」、「過氧化氫」,以及「五氯酚」進行檢測。
這次測試的免洗筷,是於今年二月二十二日至三月初,來自於大台北地區的便利商店、超市,以及北京西單商場、澳門新苗超市、香港7-11、上海全家等地,共計有免洗筷樣品十四件,包裝材質為紙包裝的有六件,塑膠包裝的六件,無包裝的則有二件。
檢測調查結果:二氧化硫部分,有十一件都含有二氧化硫,其中六件含量偏多。過氧化氫及五氯酚部分,全部樣品都未檢出殘留。
消基會表示,這次檢驗是參照衛生署相關規範比對,來自港澳、大陸等地的樣品,純比對,不涉及合格與否的判斷。
但比較消基會去年十月發布的免洗筷檢測報告,當時發現三十七件樣品中,有十件二氧化硫含量較多,占百分之二十七;但這次檢測,台灣地區十件樣品裡,有四件二氧化硫含量較多,占百分之四十,顯示免洗筷的二氧化硫問題,不減反增。
消基會建議消費者,少用免洗筷,若不得已一定要用時,應避免購買「太白」的免洗筷,因為很可能是過度漂白的結果。
其次,使用前應先拿起來聞一聞,如果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就可能含有二氧化硫;因二氧化硫會溶於水中,消費者不妨先將筷子浸泡於溫或熱水中數秒,減少筷子中二氧化硫的殘量,但勿用免洗筷攪伴湯汁。
消費者最好也要看看包裝,注意有無印圖案,儘量避免圖案印在內面的免洗筷,以免吃下不明的色素,另建議消費者從免洗筷較粗的一頭剝開包裝,即使筷身不慎沾染到油墨,也不至於被食入口中,另外,在拆封時也要注意,避免讓微細的竹纖維,有插入皮膚的可能。
消基會認為,每天許多人都會將免洗筷放入口中,衛生問題不可忽視,建議政府機關應盡速修訂法令管制免洗筷,同時不定期抽驗檢測,為消費者把關。消基會也呼籲業者在商品設計、製造時,務必考量商品的衛生、安全,千萬不要為了賣相的美觀,而忽視了消費者的安全,同時也應注意筷子表面的平滑,以免刺傷消費者,如果附加有牙籤,也應以醒目標示來提醒消費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