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看馬祖】海蝕地質美景

湯谷明 撰文、攝影

到馬祖看地景也是行程中令人期盼的事。尤其是東引,壯觀的海蝕溝、海拱門及海蝕柱,環繞於海岸四周,不論是激浪拍壁,還是風平浪靜,都襯托出雄偉的氣勢。雖然台灣其他地方也有海蝕景觀,但也許是馬祖有蔚藍、乾淨的海與天為背景,總覺得特別美麗。

但是東引卻多「落石」!深埋在馬祖地底深處的花崗岩,受到造山運動的擠壓,岩基上密布縱橫交錯的裂痕,稱為「節理」;當覆蓋在上方的岩層被侵蝕後,下方的花崗岩逐漸露出水面,受到風力、降雨、海水的影響,節理變得更為破碎;有時山頂的岩石會沿著節理面一塊塊崩落,大大小小的落岩塊就散落在斜坡上,或是滾落山腳,凌亂地堆積在海岸邊。所以每回走在山腰的車道上,總會習慣往山頂張望,唯恐一個落岩塊滾下山坡砸了自己。

突出海中的岬角,被海水沿著破碎的節理或岩層中較軟的部分,日積月累不斷地侵蝕,崖壁被掏挖成凹陷的「海蝕洞」;若侵蝕作用繼續進行,最後終於鑿穿岩壁形成「海拱門」,如北澳港旁的「海現龍闕」,遠看宛若一條在激浪中翻滾的蛟龍,活靈活現,而後方不遠處則為尚未被切穿的海蝕洞。更久之後,若海拱門的門頂無法支撐而坍塌,或岬角的中段被侵蝕崩落,使前端岩塊與陸地分開,便形成孤立在海中的岩柱──海蝕柱,即散落在岬角外的孤礁。

岬角外的孤礁

在東引的東北端,有一處由海蝕作用形成的「海蝕溝」,名為「烈女義坑」,流傳著一則淒美的故事。相傳清朝末年,此地的盜賊在海上搶奪一艘漁船,並擄獲一名女子囚禁,女子為守清白不願受辱,於是從此懸崖坑谷縱身跳下,落海自盡,後世為感佩女子的貞烈情操,於是將此處名為烈女義坑。

烈女義坑的形成,是因海水沿著破碎脆弱的節理面,經年累月不斷地侵蝕,除了向下切割岩塊外,並使岩壁兩側加寬,將節理的裂隙擴大成為海溝,最後形成高聳陡峭、如峽谷般的地形。冬季時,站在高拔直立的觀景台上,凜冽的東北季風如一枝疾駛的飛箭,直穿峽溝撲面而來,令人站不穩腳。

東引的「一線天」

東引還有兩處位在軍事據點的海蝕溝。一為東邊的「一線天」,因屬管制區須事先申請參觀,其高聳的岩壁間夾峙一道上窄下寬的裂縫,向外望去,海天僅剩一線,每當海水挾著強勁的風勢如萬馬奔騰般衝進峽溝,澎湃壯闊的聲音迴盪在狹縫間,濤聲撼動人心,久久不絕。位在南邊燕秀澳上方的「燕秀潮音」,原有燕子築巢而得名,但部隊進駐後,燕子受到驚嚇而鳥去巢空,徒留美名;每日潮水灌進谷底,浪濤擊壁,巨大的聲響迴盪山谷間,氣勢凌人。

——摘自野人出版社《聽看馬祖》@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卡蹓馬祖 風光無限好
【聽看馬祖】我帶你逛馬祖
【聽看馬祖】馬祖看海的日子
馬祖雲霧裊繞  南北竿機場全天關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