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9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坪採訪報導)中國科學院近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未來五十年裡,中國社會現代化需要完成兩次社會轉型,未來二十年是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城市社會發展的第一次轉型期。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於星期二發佈了《中國現代化報告二00六》。報告說,21世紀前五十年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中國社會現代化需要在未來五十年裡,完成兩次社會轉型。一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的轉型;二是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從城市社會向城鄉動態平衡社會轉型。
中國官方的新華網的消息說,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的專家認為,未來二十年,將是中國社會發展模式的第一次轉型時期。課題組專家建議,在此期間,應採用信息技術建立數字化信用管理制度,在10年內以現代「信用管理制度」取代傳統的「戶籍管理制度」,允許公民自由選擇居住地;普及免費義務教育;建立普遍社會福利制度,保證社會基本公平;提高社會生產力,消滅絕對貧困;加速新型城市化,建立城鄉平衡社會。
談到目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國際商業教授蘇展表示:「中國現在經濟已經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一就是貧困的問題;第二就是不平等問題。這兩個問題實際涉及的都是中國農民的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應該想辦法讓更多的農民拖貧、更多的農民受益。」
蘇展認為,中國目前的戶籍制度造成了很多社會不公平現象,也阻礙了城鄉平衡社會的建立:「現在通過經濟的發展看出這個戶口制度帶來的弊病非常大,實際上戶籍制度帶來的問題就是什麼?是在教育方面的歧視、是在就業方面的歧視、是在醫療方面的歧視、住房各方面的歧視。中共政權應該更公正的去對待農民在城市裡的就業與生存。」
報告說,未來50年,中國人口空間結構將先後發生從農村社會向城市社會,從城市社會向信息化、知識化的城鄉動態平衡社會的兩次轉變。中國人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也會先後發生兩次轉變,一是從農村生活方式向現代城市生活方式轉變;二是從城市生活方式向信息化、知識化、國際化生活方式轉變。
美國三一學院經濟學教授文貫中向記者介紹說,西方發達國家在城市化進程的同時,農業和農村也得到了發展;不善耕作的農民先進入城市,他們的土地被善於經營農業的人兼併,提高了生產力。而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
文貫中:「最能幹的農民在集體所有制之下,他是無法擴展自己的耕地的,所以他們只能先離開農村,剩下一些老頭、老太太、還沒成年的小孩都在那兒耕作,那麼這些最能幹的農民就離開了農村。長期以來中國的農業就會失去活力。」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的報告預測,完成兩次社會轉型後,二0五0年的中國將是一個中等發達社會,人均預期壽命將超過八十歲,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將達到百分之百。人們可以自由合理遷移。按二00二年價格計算的最低月薪將超過一千三百美元,絕對貧困人口和童工率下降到零。
不過,中國官方的新華網的消息說,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在對大量數據、圖表進行研究分析後認為,目前中國仍然屬於社會欠發達國家。根據城市化、平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等指標計算的社會水平綜合年代與西方發達國家差距很大,2001年中國與英國、美國、德國、瑞典和法國5國的差距超過80年 。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