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中國特色的歧視

標籤:

【大紀元2月4日訊】一月十八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和以往的“關注”不同,這次會議將農民工問題上升到了“關係全局和長遠”的高度,並提出了五大原則和七大重點工作。由於高層的關注,農民工問題再次成爲中國的熱門話題。

最高層關注農民工問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看完官方的報道後,我仍然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想來想去,原來是“農民工”這個詞的本身聽起來叫人格外難受。我想,“農民工”這個字眼本身就表現出一種特有的歧視。它將工人分爲三六九等,而“農民工”則是“等下等”。這不,現在官老爺們爲這些下等人施恩來了。

出國十多年,從來沒有在西方的主流媒體上見過“農民工”這個辭彙。因爲這個詞本身就自相矛盾。作爲一種職業,既然是工人,就不是農民。反之亦然。不少國家,有半工半農的人群。但是,半工半農就是半工半農,做工的時候就是工人,待遇與工人並無差別;務農的時候就是農民,待遇與農民也無不二致。在中國,有一億多辛勤勞作的人群,明明是全日制工人,卻非要被人在工人之前冠以農民二字,實在是不倫不類。看來,這一歧視也是眼下時髦的“中國特色”的一部分。

由於不好翻譯,外國人只好將中國的“農民工”翻譯成“移民工”。這一翻譯倒也道出了中國“農民工”這個名詞後面的真諦。在西方,“移民工”多指那些非法越境、沒有合法身份的打工者。這些人大多被“蛇頭”和黑社會控制,生活在半鬼半人的狀態之間。他們幹著最艱苦的雜役,去只能拿到勉強維持生存的報酬。

在中國,農民工的狀況的確與西方國家的非法移民工狀況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一個國家的移民工,對當地人而言,是非我族類。這些人是非法進入該國的,因而也無法享受該國公民所享受的社會福利等待遇。而中國的“農民工”則是堂堂正正的中國公民,赫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言詞鑿鑿地表示,所有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受外族人歧視的滋位不好受,想必受本國人歧視的滋味更難受;歧視外族人的人實在可惡,其實本國人的人更可惡。畢竟同樣是黃皮膚黑眼睛的同胞啊。

事實上,所謂的“農民工”已經成爲中國産業工人的主體。從數量上看,新華社的一篇報道估計,中國農民工的人數已經高達兩億人;而官方最低的統計資料也表明,農民工至少有一億兩千萬人。這個最低的數位已經是國有企業工人的兩倍,更是所謂集體企業的十二倍之多。

從他們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看,根據中國社科院人口經濟研究所去年的一份調研報告,中國的農民工已占第二産業崗位的百分之五十八,商業和餐飲業的百分之五十三、加工製造業的百分之六十八、建築業的百分之七十九。更不說那些最髒最累、城裏人誰也不願意乾的活兒了。沒有他們,中國的工業會頃刻瓦解、中國的城市會成爲臭氣熏天的垃圾場。

把中國工人劃分爲一般工人和農民工實在是沒有道理。如果是爲了在社會福利、子女教育、居住權利等方面對他們實行區別對待就更是沒有道理。不幸的是,這在中國正是一個嚴酷的事實。中國社科院人口經濟研究所的那份調查報告發現,同種崗位工資差距因素中,對農民工的歧視因素達到近百分之四十。至於工資被長期拖欠、超時勞動得不到應有報酬、個人尊嚴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城市中沒有選舉權、子女入學無門,醫療缺乏保障等等,這些對農民工的無理歧視即使是以歌功頌德爲主旋律的主流媒體也常常無法掩蓋。

中國的“農民工”不需要任何額外施恩。他們所需要的是一個與中國工人隊伍中的其他人、與中國公民中的其他人享有同等的權利。我希望“農民工”這個辭彙能夠從中國的辭彙中儘快地消失。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徐水良:關注農民問題
年關近 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再浮檯面
組圖:廣州火車站一票難求
中國農民工將何去何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