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8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含青採訪報導)輟學率上升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個痼疾,在上周節目裡,幾位專家分析了中國農村國中輟學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今天我們繼續探討這一問題。
前不久,民進中央關於農村國中輟學狀況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國中平均輟學率接近40%,有的地區農村孩子的輟學率更高,達到近90%,嚴重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和農民素質的提升。
在上次的節目中,安徽的陳老師談到農村孩子輟學率上升的兩個原因,一是政府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沒有落到實處;二是教育投入不合理、對城市的教育投資明顯高於農村。除此之外,陳老師認為,政府對公民進行的有關法制教育不夠,也是導致農村孩子輟學率上升的第三個原因。
陳老師:「因為國外的義務教育實際上它的法是比較新的,父母如不想讓小孩去念義務教育,這個父母親就該由法律來管的。總歸這個事情,在有些地方好像習以為常的狀況,小孩能掙錢就去掙掙錢。」
正是這些原因,使得農村貧困地區孩子的輟學率逐年上升,比如媒體披露的河北省威縣,據稱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縣,其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率不應超過3%。但實際情況是,該縣每年初一入學學生保持在一萬多人,在初三中考時,參加考試的只剩下4,000來人。
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的藍雲博士對這一現象並不表示吃驚。
藍雲:「我還記得不久前,我在美國開教育年會和中國有一個代表團來,講到普及教育的問題。我問他:中國學生不完成義務教育的比例大概多少?他講1%到2%。他說,女孩子比較嚴重一些可能到2%,男孩子大概1%。我說怎麼可能?你是怎麼定義這個輟學率的?他也沒給我很清楚的答覆。但是我覺得那個1%和2%肯定是一個非常不準確的數字,現在知道有人承認是到40%。整個社會都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近年來中國農村孩子輟學率的上升,使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這樣一個惡性循環,那就是︰因為教育花費高,農村孩子上不起學;因為上不起學,所以沒知識、沒技能,將來掙不到錢,改變自己的身分和命運也更加無從談起。
“十年寒窗苦”、“學而優則仕”等中國的古訓,說的就是受教育能夠改變人的命運的道理。陳老師說,受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對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陳老師︰「在中國社會上下階層流動主要是通過這個教育,傳統社會也是這樣的情況。如果把教育上下流動這一條路一旦堵死,這個社會就要出問題。所以在中國歷史上,有的朝代能保持長期穩定,他之所以能夠長期穩定,他就是保留了這條通過這個讀書或者過去的科舉,從社會的下層到上層去,他是由於上下流通的渠道。
按照歷史學的角度來講,就如明朝的這些,像高官總得從貧寒家庭通過科舉上去的要佔到60%,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可能要比它大過這個比例,就像所謂的政治官員或者官場上的人或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物,他有很多是從下層直接通過讀書十年寒窗走上去,這個是一個社會保持穩定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藍雲博士對陳老師的觀點表示贊成。他說,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受教育越多的人,對社會的參與就越積極 —
藍雲:「有一個調查說,高中畢業的人比沒有高中畢業的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要多三倍。如果這個定義在中國也是合適的話,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參與到社會的活動中來,沒有機會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悲慘的現象。」
藍雲博士說,如果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不能在農村貫徹落實的話,中共政權提出的所謂建立和諧社會的口號就是一句空話。
藍雲:「如果教育的機會不均等的話,就不可能有一個平等的社會。對於很多弱勢群體來說,教育很可能是他們擺脫弱勢群體的唯一的道路,但如果他們因為經濟的原因,或者因為教育本身實效的原因,他們不願意接受教育,不能夠、不可能接受教育的話,他們永遠不能從弱勢群體中走出來,那我們所謂和諧的、平等的社會也完全是一種空談。」
陳老師表示,現在國家提倡和諧社會,實際上就反映出這個社會存在很多不和諧的地方。他說,如果“三農”問題將是今年兩會討論的重點議題的話,那麼在農村切實貫徹和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就是重點中的重點。
陳老師說,如果農村義務教育和實現教育公平的問題得不到貫徹和解決的話,不僅阻礙中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且將引發出更多的社會危機。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