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7日訊】在英國化妝護膚品公司工作,臨近聖誕、新年,見到店中擠滿了選購禮物的人,我起初十分驚訝,因為那些到底是很貼身的東西,除非是十分親近的人,否則也不知道買些甚麼才適用。不過,禮品包裝得漂亮,正是要吸引人去購買,甚至製造出個購買慾來。只是,聖誕前一個禮拜,已經有人拿著未拆封的禮物包來,說有朋友送他/她那個不適用;更有人根本未用過公司的產品,任由他/她去換,也不知換甚麼才好。其實,這個現象也不奇怪,因為有時要幫客人挑選好的禮物,他/她卻比自己更沒有興緻,只要包裝得體,價錢不超預算便行了。
曾幾何時,看見別人收到禮物,總是十分羨慕,自己買禮品,也覺得是享受,嚮往外國文化其中一個原因,正是覺得很多國家,送禮風氣比香港興盛。直至英國某個聖誕,收到女性朋友給我的禮物,那是一本即使我困在飛機十多小時,也不會有興趣去掀一下的書。我當下提醒自己不要辜負人家一番心意,心裏卻仍禁不住咕嚕:我平時跟你也有很多話題啊,給你的印象,不是個「書獃子」、甚至甚麼書也照樣啃下的讀書機器罷?
我確實知道英國送禮風氣真的很盛,正如送我禮物的人,桌面上也攤放了不同種類、價錢、份量的禮品,正如她常常掛在嘴邊的: 「It』s all about giving and receiving!」 送禮,也是禮儀一種,以求心安理得罷。過了幾天,我走到書局,看看有沒有禮券發售時,又偶然發現那本書是「買二送一」促銷類別,作為收禮的人,我的理智不斷勸自己不要那麼挑剔,心裏卻無奈得不能自已。
那本注定遭受我冷落的書,卻勾起不少令我懷愐的片段:大學本科時代最後兩、三個月,我連去影畢業相的心情也沒有,但行經鬧烘烘的書院時,兩位因為忙於求職和讀書關係,已經好多天沒有見面的另一書院的好友,居然出現了,又趕得及在人群中找到我,走上前來遞上一只Hello Kitty。那時的我,對Hello Kitty情意結未減,對毛公仔卻已不再著迷,但因為出自真心真意,別人眼中的幼稚玩意,成為我最意料不到、最難忘的禮物之一。
也不見得跟收禮人關係密切,才可以選到好的禮物。又記得進了大學幾個月後,有天收到一張明信片,片中貓兒倒在玩具熊懷裡熟睡,定眼一看,那位寄出人,原來是跟我不太熟絡的中學同學──那時坐過我附近的都知道我很愛貓──還不算是甚麼禮物,區區一元幾角問候,卻真叫人窩心!再想得闊一點,想到有次在堂上播放《玻璃之城》,我隨口說很喜歡片尾那首歌,過了幾天,真有個學生向我發了個電郵,他說晚上唱K時找到了「今生不再」的音樂錄影帶,還說拍得十分美,問要不要給我錄一份….可知道,要give、要receive,以製造良好的感覺,根本不用很刻意,也不用花甚麼金錢、時間。
突然間,我想起自己父母,很慶幸從他們老一輩身上耳濡目染,學到比很多年青人更「前衛」、令生活更自在的思想。他們近十年來跟朋友、甚至親戚,似是默默訂下協議,於過年時節,也不一定周車勞動,受互相拜侯、送禮這些繁文褥節所拘束。那又不代表他們不夠「老友記」,關係一定轉差了,平日有空、有興緻,又或是要問意見,會出來見面,動輒可以在電話中談上個多小時,甚至電郵不絕。 (也可能,正是這種不守俗禮的父母,培育出更不守禮的、連畢業相也省得影的女兒)。 說到底,只要喜歡,省卻了禮上往來,也還是親人、朋友,高興的話,天天也是像是過新年。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