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組織上的救亡措施

武宜三

標籤:

【大紀元2月17日訊】據中國資訊中心報導,中國新年前中共中央出台了新政策,規定領導幹部必須任職到六十歲退休年齡,不許搞內退,改變現行的未到退休年齡先退居二線的制度。另外兩項預備出臺的政策,一是改變現行的黨委、政府領導職務分設的制度,各級政府首長的正副職由同級的中共黨委書記和副書記兼任;二是撤銷地級行政機構,改由省直管縣。(《觀察》)這個「 由中共內部透露的消息」,並不令人驚訝,因為:

一,由黨委書記兼任同級行政或軍隊首長,本來就是中共「 一黨專政、書記獨裁」的傳統。當年黨政合一或軍政合一,就是毛澤東藉口適應戰爭環境或某種特殊情況的需要,讓權力集中在他的手中,使他的命令、指示、意圖能最快的被執行、貫徹。例如林彪出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林彪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林彪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兼華中軍區司令員,彭德懷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黃克誠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黃克誠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兼湖南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文革時各省市區的革命委員會主任、黨委第一書記都是由當地駐軍司令員擔任,這是在非常動亂時期採取的典型措施:黨政軍一把抓;文革後,毛澤東死不肯當國家主席,就是不想再出現當年黨、國並峙的局面,所以他讓華國鋒兼黨政軍三職;鄧小平如法泡製,也讓江澤民三位一體,這說明中共和中國大陸仍然處在「非常時期」 。

二,如今胡錦濤克紹箕裘,嚐盡了大權獨攬的甜頭,豈肯再分肥於人。所以,最近幾年逐漸有中共省市區黨委書記兼人大主席,便是黨政大權歸一的先兆了。

三,因為中央權威弱化的形勢所逼。如今禮崩樂壞,諸侯割據,指揮不靈,對待愈演愈烈的社會衝突,中共奉行的是箝制輿論,堵塞申訴管道,用政治高壓、武力甚至黑社會組織消滅民眾的反抗意志與反抗手段,以平息「 暴亂」名義在三十六個城市設置鎮暴員警;赤裸裸的暴力恐怖和謊言在不可能獲得持久的統治效力的同時,卻使中共陷入更大的矛盾和危機,它執政的合法性也流失殆盡。

從2005年中共中央軍委頒布的《軍隊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補充規定》透露出來的資訊是:軍隊中已有了條例規定以外的團體、組織、宗教、迷信等活動,編造或者傳播、私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資訊,組織、參與或者支援社會上的遊行、示威、靜坐、請願、串聯上訪活動的行為。

軍隊一直是中共管制最嚴厲的要害部門,《補充規定》的出籠,表明共產黨對軍隊的控制力在直線下降,到了軍心不穩、需要嚴加整肅的地步。(徐慧君《居安思危抑或居危思安:「 改革」 會演化為「 武革」 嗎?》,《獨立中文筆會》) 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說,「 中央指示出不了中南海」。所以更需要恢復「 黨的光榮革命傳統」, 強化一黨專制,由黨把一切都抓起來,讓權力集中在數量不多的親信手中。單從這一點來看,也能看出窮途末路的中國共產黨,已經到不得不從組織上採取救亡措施的時候了。

四,中共各級黨委書記都是既愛攬權、又愛出風頭的貨色,各級政府首長形同虛設。例如到香港招商,本來是政府事務,但各省市縣來的招商團幾乎都是黨委書記霸頭位。既然如此,乾脆黨政合一,既少了勾心鬥角的麻煩,又少了爭風吃醋的丟乖現醜,便在情理之中了。

五,是學古巴的成果。自蘇東波之後,中國和古巴成了形影相弔的難兄難弟,這幾年中古兩國交往頻繁,特別是胡錦濤發出向古巴、朝鮮學習以來,不但中共的高層領導人頻頻訪問古巴,幾乎每月都可以看到中國的部長級幹部在古共黨中央大樓出現。連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這樣的單位也可以派「 代表團」 到古巴遊山玩水。

古巴研究也成了顯學,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訪古「 代表團」 的李向前回國後寫了篇《訪問古巴散記》,登在去年11期的《百年潮》上,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介紹了西半球社會主義 「 明燈」光輝成就。其中一條就是黨政合一:「 古共的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單位的核心」 。例如在「 蘇切爾」 禮品廠,黨支部就包辦一切,統一管理生產、計畫、幹部任命和職工福利,還負責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這個有284名職工的工廠中,30名黨員在三十餘歲的女書記的帶領下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並沒有什麼廠長、車間主任之類。支部每個月要開大會,討論決定生產和管理問題,書記是由黨員群眾推薦,由輕工業部任命的,似乎很少點社會主義民主的苗頭,確實中共虛心學習一番。

六,撤銷地級行政機構,改由省直管縣,也是保証集中權力、加強一元化的措施;同當年毛澤東取消中共中央各分局如出一轍。

最後,黨政合一、撤銷地級行政機構以後,會不會達到精兵簡政、節約公帑的目的呢?我的答案是,不會的。為什麼不會?有機會再談。

16-2-2006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良宇傳調全總工會 青海書記調上海
東京繼續絕食譴責中共恐怖暴行
何土石從發現肝癌到死亡不足一個月
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 (1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