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帝劍橋市報導) 第二十一屆中國文化研討會於十二月二日在哈佛燕京大禮堂舉行﹐共有兩岸三地多位學者參加﹐今年的主題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遺產」。
首先開場致辭的是哈佛燕京圖書館鄭炯文館長﹐他表示近幾年在中國大陸旅行中﹐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世界文化遺產」的牌子。他認為幾千年的文化除了自己本身的東西外﹐還不斷的吸收新的、別的文化﹐如此發揚光大的。因此。希望中國文化還會繼續發展下去。而年高八十四的趙如蘭教授﹐則以該會創始元老之一歡迎大家多參觀、吸收此地的文化。
哈佛東亞系語言組馮勝利主任認為漢語是一種重要和獨特的遺產﹐並以「說地道的口語、寫典雅的文章」﹐作為要求該系洋學生真正能用中文寫論文。
*商業運作使文化內涵變形
在三位開場致辭之後﹐接著研討會正式上場﹐第一節的主持人是鄭培凱教授﹐目前擔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由於芝加哥大雪﹐他在機場待了八個鐘頭轉機﹐才剛於當天凌晨趕到。
他以「文化搭台、經濟架構」表示﹐由於文化古蹟的商業運作﹐使文化內涵有所變形。原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現均已世界化、國際化、全球化而統一了。還有文化在發展現代化的過程中﹐會面臨如地方官員基於有些舊古蹟難以維持﹐就將舊的取消掉﹐改換成新的。例如木橋拆掉﹐改為鋼筋水泥做的。
又目前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古琴﹐其中現代崑曲已轉型成百老匯似的大型表演﹐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可賺錢。他並以新書「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希望內地官員可以反省這種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成地方資產﹐大賺其錢之道﹐是否正確。
哈佛燕京圖書館。(文帝攝影/大紀元) |
*「夏道遵命、商人尊神、周人遵禮」
在鄭教授的引言之後﹐北大哲學系的陳來教授以「中國上古宗教的演進與世界文化」為題﹐說明「夏道遵命、商人尊神、周人遵禮」的原由。
他表示上古的宗教現象是—巫覡文化。其特點是「歃盟特性」﹐預設神靈觀念﹐由巫覡承擔神和人之間的溝通。(註﹕巫是女的﹐覡是男的)。那是大約在三皇五帝﹐龍山時代以前﹐這種原始巫術文化現仍在非洲可見。
基於萬物應有神的觀念﹐由最原始的巫術進一步發展為殷商時代的—祭祀文化。這種有占卜的祭祀活動﹐而且是多神的﹐如天神、日神、地神、四方神、人骨神等等﹐慢慢便演變成「人格神」的概念。
由巫覡文化到祭祀文化﹐再發展到第三階段的—禮樂文化。其特點是包容前兩種文化﹐開始發展出更先進的宗教文化。如周代尚書的三句話﹕「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皆可看出一切宗教從自然宗教﹐進一步發展成倫理宗教﹔也就是孔子談周易所說的﹕第一巫﹐第二史﹐第三儒。「巫」代表對神的盲目性﹔「史」開始想瞭解神和天的規律﹔「儒」再發展成德。
耶魯東亞系的石靜遠教授在談到「文化遺產﹐文字遺產」時表示﹐自二零零三年聯合國通過世界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各省、縣在申請過程中﹐搶救遺產像是爭財產﹐反而以被世界認為即將消失為榮。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定上﹐專家們以人權、公平、確實性為考量﹐卻促成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敏感部份。結果是由各國自定﹐方針不明確﹐公約只是各國鬥爭利益暫時的結果。
而公約中卻遺漏了「語言文字」這一項﹐據統計平均每月有兩種語言從世界上消失。所以保留非物質遺產熱﹐是否變成追求消失呢﹖後來在公開討論中﹐一位年青女士也提出類似的質疑﹕究竟文化遺產保護是站在何方立場﹖是遊客﹖學者專家﹖或是該地居民﹖這是值得深思的。
被當成賀禮獻給蔣介石六十大壽的「祀母鼎」。(文帝攝影/大紀元) |
*「文化遺產與文化生產」
接著耶魯藝術系的曾藍瑩教授為讓與會者能容易瞭解「文化遺產與文化生產」的區別﹐特別以幻燈片配合解說。
曾教授以殷墟考古發現品—「祀母鼎」為例﹐生動有趣的說明為何大陸人認知的鼎是「祀母鼎」﹐而台灣人卻只知「毛公鼎」的原由。這段「歷史」要追溯到抗戰前挖掘出的「祀母鼎」﹐此鼎為商王為已逝的母親所製。抗戰時為免國寶古物流落到日本人手中﹐遂又將它埋回去﹐等抗戰勝利後再取出。
結果在1946年卻被當成賀禮獻給蔣介石的六十大壽﹐存放在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原本也要隨其它國寶一樣撤退到台灣﹐只因當時港口無起重機可承擔﹐遂被留在大陸。1959年再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歷史博物館。
由於人為因素﹐此鼎從抗戰時期的「代表民族意識」﹐後被當做「蔣公獻禮」﹐最後被大陸封為「古代勞動人民的象徵」﹐完全與原本「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意義不同。
另一引發「文化生產」的實例乃由於市場關係﹐後人偽造「文化遺產」以謀利。藍教授以黃易(1744-1801)挖掘的「紫雲山探碑圖」﹐他所畫的場景圖遭到後人偽造﹐由幻燈片很明顯的看出真偽﹐無怪乎獲得在台下當聽眾的陸惠風教授高度好評。
陸教授以往是該研討會的召集人之一﹐今年特地「升格」為聽眾。他以自身在大陸的出書經驗﹐詢問陳來教授—中國今天對宗教的討論政策是否能公開討論﹖陳教授表示﹐宗教問題現在大陸很敏感﹐出版編輯部必須送到宗教局審查﹐否則會挨批。如果涉及到伊斯蘭教、基督教更不得了﹐即便是學術著作也不能涉及宗教。
上海博物館的仿鼎造型。(文帝攝影/大紀元)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