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外電:漢語成為中國「出口」龍頭

擴大海外漢語教學仍需突破三大瓶頸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魏德綜合編譯報導)西方人天天生活在「中國製造」的海洋中,也許會認為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才是中國對外最大的出口,其實不是。洛杉磯時報報導說,漢語才可謂中國「出口」的龍頭。目前海外學習或使用漢語的人數已接近一億,有100多個國家在不同教學機構中傳授中文課程,而對漢語的需求仍與日俱增,光就美國來中國留學的學生人數在2004-05學年就上升了35%。

美國漢語教學 一斑見豹

最近的-個週末,15名學生來到了位於加州舊金山市海耶斯谷(Hayes Valley)的中美國際學校(Chines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School)楊老師的教室中。

「今天是什麼日子?」她用漢語問道。

「孔子的生日。「這些五年級學生同樣用漢語回答。

「我們為什麼要慶祝孔子的生日?」

「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老師。」一位褐色頭髮,有著明顯歐洲人輪廓的女孩用中文回答說。

這所小型私人中文學校創建於25年前,他們所做的是培養學生流利的中文 - 目前全世界使用者最多的語言。舊金山前郡縣主管卡羅.希爾弗(Carol Ruth Silver)1981年9月創立該校時,舊金山民眾對中文的興趣還不大。她從臺灣領養了一個孩子並意識到當地沒有他能加入的中文學校。當時的第一堂課隻有四名學生和一位老師。

今天,中美國際學校共招收了四百名學生。學校老師用半天教中文,半天教英文。上中文課時,從學前班開始老師完全用漢語教學。學生用雙語學習數學科學和社會科學。

該校招收學前班至八年級的學生。「在成立初期,我們被認為是在做實驗,某種程度上『不合時宜』,」該校的財政主管,貝蒂.尚(Betty Shon)說。「人們通常問我,『什麼樣的父母想要他們的孩子學中文?』現在已經沒有這類問題了。很多家庭為了上我們的學校而搬到灣區居住。」

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和國際交往的不斷增加,中文已在美國學校突然興起熱潮。各種公立和私立學校也增加了漢語課程或拓展原有的中文教學。據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估計,中學學習中文課程的學生人數從六年前的五千人上升至今年的五萬人,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長之中。不過美國教育部估計的數字則為一半。無論哪方正確,這一數據仍會上升。各界都給予了壓力和鼓勵,包括白宮、北京方面和美國教育界。

今年一月,布什總統提議從聯邦預算中撥出五千七百萬美元,用於鼓勵發展可幫助確保國家安全的語言教育,包括阿拉伯文,中文,日文和韓文。在公佈這項計劃時布什政府強調,與美國學習中文人數的不足相比,「中國有超過二億學生在學習英語。」

芝加哥具有全美最大的中文課程項目–在28所學校開設中文課,從幼稚園到12年級的學生人數達六千人。「我們很幸運地擁有支持這一課程的家長。」芝加哥公立學校中文教育部主任鮑勃.戴維斯(Bob Davis)說。而當洛杉磯私立學校Pilgrim School校長馬克.布魯克斯(Mark Brooks)提議今年把中文作為七年級的必修課時,也得到了家長的強烈支持。俄勒岡的波特蘭市也已宣佈計劃開設一項中文課程,能把學生從幼稚園一直帶進大學。加州的灣區有著大量華人,使他們在中文教育方面成為另一個領先者。不過與聖迦谷(San Gabriel Valley)的中國移民社區不同,南加州的行動稍微遲緩。洛杉磯聯合學區(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在當地的60所學校中僅為兩所開設了中文課程。

妨礙中文「出口」的三大瓶頸

海外中文師資短缺是緩礙中文「出口」的瓶頸之一。無法找到合適的教師,使在海外發展中文課程產生困難。由於缺乏專業老師,有些學校很難加入競爭行列(美國公立學校要求教師有証書,而私立學校則無此要求)。這使得許多美國學校不得不直接從中國招募教師。

瓶頸之二是適合海外中文教學的教材鳳毛鱗角。儘管中國國內許多出版社都出了不少對外漢語教材,比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新實用漢語課文》等,以及漢語教學輔助教材,如商務印書館的《商務館學漢語詞典》和上海譯文出版社的《新英漢詞典》等,但大多都不適合海外中文教學。主要原因有:部分教材學術化傾向明顯,寫作教材採用不少古漢語中的詞句,給學生的理解、閱讀和仿寫帶來困難;教材的形式不能做到形式多樣和生動活潑,單調的對外漢語教材對於強調趣味、個性和活潑的歐美學生來說,真是無法讓他們提起學習的興趣;此外,內容不僅落後於時代,而且與海外,尤其是歐美的人文環境「水土不服」,比如有的教材中還存留中共灌輸黨文化的烙印,使得有些西方人懷疑中共又要借此之機來輸出其扭曲的文化理念。在《新英漢詞典》的詞義解釋中,到處可見到「階級鬥爭」「戰天斗地」「反資反修」的語言,使海外華人,尤其是為數不少的來自港台人士,望而生畏。

中國教師的海外教學適應力亟待提高

瓶頸之三是提升中國教師的海外教學適應能力。

羅伯特.劉(Robert Liu)來到加州Venice高中前在中國教書,他還記得最初兩年是如何在美國教室中度過的。當初要適應環境很不容易。他說在中國,「首要的是禮貌。學生對老師很尊重。」但他發現這兒有差異,老師必須贏得尊敬,他們要花很多時間來維持秩序。

「你必須讓他們保持安靜並用不同的活動來吸引他們,否則他們就會分散注意力。」他說。

劉改進了教學方法,而學校也支持他(儘管有些學生抱怨說他的教學方法仍太枯燥)。但大多數中國老師在第一年後因無法適應而離去,留下一批不知所措的學生和沮喪的管理者。

有些教師是通過北京推廣項目「漢辦」(Hanban)來美的。「漢辦」屬於和平組織和教師志願項目「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之間的合作紐帶,把漢語教師送到世界各地並為他們支付薪水。

中美國際學校校長安德魯.康克恩(Andrew Corcoran)說,去年有30名「漢辦」的教師被送到美國,而其中27人在重新簽署第二年合同前就回國了。他們的教學方式與美國文化相比已太不一致。「他們習慣了站在講臺上面對60或70人,」康克恩說,「我擔心的是如果這些教師不成功,對中文教育的支持就會減少,因為人們會說,『我們已經試過了,但沒有成功。』康克恩說「漢辦」官員非常關注去年邀請他到中國培訓今年送往美國的教師。

過往的經驗使中美國際學校採用一個做法,既來自中國的教師,無論他們多有經驗,都要在獨立教學之前作為助手工作一段時間,這樣避免了因不適應外國教育方法而產生的諸多問題。

「如果你從中國大陸或臺灣招募教師,而又不給他們提供支持,沒有一個適應過程,你極有可能會失敗。」 中美國際學校小學部負責人凱文.張(Kevin Chang)說。

資料來源:洛杉磯時報;金融時報;大紀元時報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七日專電)學中文在新加坡逐漸流行之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國大)兩所官辦大學的中文系變得非常吃香,去年剛開辦中文系的南大,今年選擇主修中文的學生就比去年多出百分之三十。
  • 近年來,隨著中國神速發展,學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
  • 美國的中文熱不斷地升溫,甚至少年兒童也趕上了這股學習中文的熱潮;過去從未想過需要學習外語的美國人,現在也改變了他們的世界觀,認為中國崛起,讓小孩學習中文會比別人多了個優勢。
  • (大紀元記者李清怡編譯)最近兩年,美國社會由於學中文的熱潮帶來了另一股潮流:越來越多的美國父母希望雇用說中文的保母。
  • 元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 據《聯合早報》9月5日消息,世界銀行預測,中文將取代英語,成為主宰國際社會的共通語言。專家評論,中文成為一門新興、必要的國際語言,已勢不可擋。
  • 近年來,美國各級學校增設了許多外國語言的課程,尤其是中文,部份原因是因為政府和商業界對雙語員工的需求日增。現在,這股中文熱也吹向拉丁美洲,中國商業界近年來大舉進軍拉丁美洲,因為商業機會的關係,當地也興起了學習中文的熱潮。
  • 應廣大中文教師和有志於從事中文教學教學的認識的要求,大紐約地區中文教師學會從今年三月以來舉辦了多次教師培訓講習班。講習班的講員們都是從事中文教育的專家和有經驗的教師,有大紐約地區的大學教授,有紐約市教育局的執照教師,還有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者。
  • 全球一股華文熱,學習華語已經蔚為一種世界性的學術風潮。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合辦「第四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年會暨研討會」,明天起在高師大進行兩天研討,共計有來自國內外華語教學專家學者共三百多位參與,會中將發表三十餘篇論文。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