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3日訊】 (BBC記者 希特報導) 本週,西方領導人將在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出席北約峰會。本台駐當地記者希特說,自從1991年蘇聯軍隊撤出拉脫維亞以來,該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站在冰冷的沼澤地裡,天灰灰的,幾乎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地面。一切都顯得那麼荒涼。我非常後悔自己過早地表露出去拉脫維亞北部一個前蘇聯核導彈基地參觀的熱情。真想此時此刻就打道回府。
但是,我的嚮導仍然堅持要我去那裡看一看。對伊爾格尼斯﹒阿普馬裡斯來說,這是故地重遊。他曾是一名紅軍軍官,參與在波羅的海各地興建蘇聯軍事基地。當拉脫維亞重獲獨立時,他監督數千名蘇軍撤離拉脫維亞領土。在他眼裡,每一堵破碎的牆都與過去緊密相連。
高度機密
當我們路過一個巨大的水泥搭建的飛機庫房時,伊爾格尼斯﹒阿普馬裡斯來興奮地說,這裡曾是一個高度機密地地點。
「這裡曾儲藏著第一批核導彈。一旦戰爭爆發,蘇聯紅軍將從這裡橫掃歐洲,那之後,我們會把這些導彈對準英國。」
這聽上去的確令人有些後怕。但是,當我們走到這個軍事基地前指揮中心時,那裡的情況就更令人害怕。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指揮中心,我們借助手電筒的微弱燈光看到當年塗寫在牆上的鼓舞士氣的宣傳圖畫和標語。
其中一個顯示戰鬥機在空中飛行,旁邊的表語寫著:「西方勢力攻擊我們的領土。」
另一個畫著核彈發射架,第三個畫著如果西方和蘇聯交戰,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攻擊會是什麼樣。
恐懼心態
對於伊爾格尼斯來說,他無法想像舊時的蘇聯是建立在如次巨大的恐懼之上,更無法相信有如此強大武力的蘇聯會說垮就垮了。「這些坍塌的建築提醒我們,現在必須提高警惕,不要這樣的事情再在拉脫維亞國土上發生。」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1944年至1994年拉脫維亞一直駐紮著前蘇聯紅軍。
在過去15年,拉脫維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多數國民都忙於現在的生活,而無暇回想過去。「為什麼還要把我們同前蘇聯的拉脫維亞相提並論?」他們說。「我們現在早已不是那樣了。」
經濟繁榮
從某種意義上講的確是這樣的。 拉脫維亞的經濟突飛猛進,房價的增長速度是世界最快的。它不僅是北約成員國,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
當地人對在拉脫維亞召開北約峰會都非常興奮。他們認為,這是向世界展示他們當代形像的機會。數百名年輕的志願者報名向雲集首都裡加的各國代表和記者提供幫助。他們都能講多種語言。
每一位與會者都會得到一個禮品包和一雙手織的傳統連指手套。 但是,過去並沒有被完全遺忘。
如果你在大街上問人們北約意味著什麼,你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安全」這個詞。拉脫維亞人第一次感覺到他們現在有強大的盟友來幫助他們抵禦外來入侵。
對於這個兩次被蘇聯佔領,一次被納粹德國佔領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安全保障意味著很多很多。(//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