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白樺2006年12月26日莫斯科報導)在2006年即將結束之際,俄羅斯新聞媒體和政治分析人士紛紛對2006年進行年終總結。2006年被認為是普京執政時代最後一個平靜的一年。由於2007年俄羅斯將要舉行議會大選,接下來將要立刻展開總統大選。伴隨著克里姆林宮的權力移交,俄羅斯政坦在2007年將會十分火爆。
俄羅斯權威的民意調查機構利瓦達中心剛剛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將近一半的被訪問者對2006年感到滿意,認為是很順利的一年。超過20%的人認為2006年是一個好年景,甚至是非常好的一年。但也有將近一半的被訪問者認為,2006年同2005年一樣是非常普通的一年。
*表面社會穩定*
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雖然表面上來看俄羅斯目前社會穩定,但卻越來越像蘇共勃列日涅夫時代的停滯時期。俄羅斯政治學者裡亞波夫認為,同上個世紀90年代相比,俄羅斯中產階級的收入雖然變得更加穩定,但人們看不到未來,壓抑感越來越大,這種情緒將為2007年權力移交提供許多變數。他說:“中產階級企圖通過社會階梯向上攀昇,增加自己的收入,發展事業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在政治領域,2006年克里姆林宮繼續加強中央集權。莫斯科卡內基基金會的彼德羅夫分析說,在目前的俄國政坦上,反對派在打壓之下根本沒有自己的活動場地,相應地俄羅斯社會的各種不滿情緒也缺乏反饋渠道,本來應該反映各個社會集團利益的俄國議會現在基本上也變成了一個形式。
彼德羅夫說:“現在政府內閣或者是總統向國家杜馬提交法律草案,甚至出現過這種情況,杜馬不經過任何辯論在一天之內就三讀通過法律。這反映了體制上的危機。”
*政府更多控制媒體*
2006年俄羅斯新聞媒體的自由範圍也進一步縮小。除了電視媒體現在已經全部被政府控制之外,在大選和權力移交的前夕,對報紙等平面媒體的控制也進一步加強。2006年,好幾家俄羅斯有影響力的報紙都被親克里姆林宮的財閥收購。
在外交領域,2006年克里姆林宮的立場變得越來越趨於強硬。俄文版的新聞週刊所發表的一篇年終報導說,目前的對外政策不但使俄羅斯變得更加孤立,國際形象也同樣受到很大影響。除了同獨聯體的幾乎所有國家俄羅斯都存在各種糾紛之外,西方社會更加質疑俄羅斯作為能源供應者的可靠性。
*外交政策有欠成功*
政治學者裡亞波夫認為,俄羅斯依靠能源作為後盾的外交政策至少在獨聯體範圍內表現得並不是非常成功。他說:“獨聯體一些國家在廉價的俄羅斯能源以及未來融入歐洲社會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時,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都選擇了後者而並不是俄羅斯的廉價能源。”
在經濟領域,2006年俄羅斯的國有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特別是在能源、航空、汽車製造等領域更是如此。但這種國有化進程都以各種藉口為掩護。比如,俄羅斯以違反生態環保標準為理由強制西方財團放棄了薩哈林2號能源項目的控股權。
*外國投資人日子將更難過*
標準普爾的市場分析師安娜尼金娜認為,在俄羅斯的外國投資人的日子可能會變得更加難過。她說:“正因為如此,在經濟領域特別是在自然資源領域俄羅斯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情況下,外國投資人的風險性也越來越大。”
2006年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著名的暗殺事件。比如俄羅斯中央銀行副行長科茲洛夫被暗殺,以批評普京政府聞名的著名女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婭在莫斯科被暗殺,俄羅斯前特工利特維年科被懷疑在倫敦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