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芸綜合報導)中國銀行業自12月11日起正式全面對外開放,參加問卷調查的85.2%中國民眾表示,關注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人民幣業務的消息。另外,民眾也發表看法,如果有一百萬要存銀行,會選擇中資或外資。專家則認為,開放外資在短期內對中資銀行的衝擊應不大。
這項調查是中國青年報透過北京華通明略資訊諮詢公司題客網執行,有3384人參加。調查顯示,人們對外資銀行的各種印象中,排第一位的是「服務水準更高」,占66.7%。當被問到「您覺得目前中資銀行最需要改進的是什麼」?排第一位的是「提高服務水準」,占83.7%,其次是「降低收費」,占68.1%。
調查也顯示,外資銀行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仍願意選擇國內銀行的占72.7%──國內銀行的網點優勢和本地優勢,外資銀行在短期內無法比擬。而明確表示將選擇外資銀行的占10.8%,有16.4%的人還在觀望,表示「說不好」。
若有一百萬要存銀行 外資中資你選誰
按照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簽署的協議,中國於12月11日全面開放銀行業。銀監會近日為此頒布《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與《實施細則》,最快明年1月,中國境內公民就可以到外資銀行分行存款了;不過,只限於每筆100萬元以上的存款。
每日經濟新聞於是徵詢民眾的意見,假設手頭有一百萬元現金,會繼續留在中資銀行,還是馬上轉到外資銀行?正反兩的的看法都有,選擇中資的認為:
沈懿波表示,會選擇中國的銀行,畢竟對外國銀行還不太了解。中國的銀行較熟悉,網點也多,操作起來較方便。況且國內的四大銀行感覺還是比較保險的。
認為會選擇外資的意見則是,常小宇說:「不想讓自己的血汗錢在中資銀行手裡給玩沒了。近年來不斷爆出中資銀行高管的貪污、職務侵佔、違規貸款等案例,我對中資銀行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表示懷疑。」
顏先生表示:「目前中資銀行的問題較多,壞帳多、服務差,出了事情最後還得由國家出錢來擺平。我堅信,一旦100萬元的限制取消,將對中資銀行造成巨大的衝擊,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
李俊認為:「高端個人客戶流失轉移到外資銀行的趨勢是可以預言的,不過,好在100萬元距離老百姓還很遙遠。融資後現金充裕的中資銀行能在積累經驗後迎頭趕上,畢竟他們有網點和文化習慣優勢。」
由歷史經驗看開放外資銀行
來自銀監會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在華外資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達到1051億美元,僅占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9%。
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Moody’s)日前發布報告稱,因為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依然較低,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後,雖然外資銀行將會擴大在中國的經營,其競爭至少在短期內仍將較為有限,但中國國內銀行的變化步伐需要謹慎對待。
華爾街日報12月9日報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教授Michael Pettis認為,歷史經驗表明,外資銀行的市場佔有率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儘管他們整體資本基礎更強、服務更好。「在俄羅斯、巴西、美國等國家,市場開放並未導致大批客戶從本地銀行流向外資銀行。」
受制度限制 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低
經濟參考報報導,荷蘭銀行大中華區主席邱致中說,外資銀行覆蓋的網絡遠遠不及中資銀行,網點分佈範圍也遠遠不及中資銀行。中國居民對於外資銀行的信任程度也不如對中資銀行的高,總的來說,中資銀行還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自12月11日起施行三個月,現有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獲得銀監會相關批准後,即可經營對中國境內公民人民幣業務。對大多數人來說,享受外資銀行的存款服務可能最快還要等到明年4月。
中國青年報報導,一些外資銀行的專業人士分析說,過去五年的過渡期受制度限制,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僅是試水,明年外資銀行才開始真正「亮劍」,而競爭的焦點將是人民幣零售業務。(//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