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焉知非福

walkinggeek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1月4日訊】英國皇家科學院院長梅伊勳爵,對全球暖化憂心忡忡,他說:「人類從未遇過這種遍及全球的威脅;就像一列火車失控而且持續加速,如果我們現在不制止,未來將更難以阻擋。」

梅伊勳爵說出這番末日言論,希望推動各國政府採取較嚴厲的環保措施,並對那些否定氣候正在變化的科學家做出反擊;這些科學家一直對氣候變暖將帶來浩劫的說法,深表懷疑,因此受各方「圍剿」,被批評為「石油工業的傳聲筒」、「愚蠢透頂」等等。

不過,有一群農業乃至醫學方面的專家,雖然都同意氣候正在變化,觀點卻與梅伊截然不同。他們從穀物收成到人體健康等幾個方面著手研究,發現氣候變暖絕非世界末日,甚至可能利多於弊,而且人類完全可以適應無虞。

這幅樂觀遠景,並不全然是電腦模型的運算結果。他們分析了過去幾段氣候劇變時期,認為溫暖的世界讓人類獲益良多。

倫敦大學生物地理學榮譽教授菲力普.史托特說:「如果氣候變遷可以投票決定,大家都會選擇比較暖和的天氣。寒冷的影響,在各方面包括農業、經濟、人類健康等,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史托特認為,歷史上的太平盛世,通常出現於較溫暖的時期,公元一一○○年到一三○○年的「中世紀暖期」就是典型的例子。相較之下,一四五○年到一八七○年之間的「小冰河期」,卻是饑荒連年、瘟疫猖獗、社會動盪。

二○○三年熱浪席捲歐洲,在法國奪走至少一萬四千人的性命。這樁事件經常被生態運動者當作鐵證,突顯全球暖化帶來的惡果。然而,倫敦大學的科學家去年公佈一份報告,指出在許多國家,寒流每年害死的人數遠多於熱浪。以英國為例,依照未來四十五年間的氣溫上升幅度估算,死於熱浪者一年將增加兩千人,但死於寒流者卻會減少兩萬人。

其他種種關於氣候變暖的駭人說法,也在深入研究下站不住腳。二○○二年,英國衛生部首席醫療官連恩.唐納森贊同瘧疾將重返英國的說法。然而,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其後根據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及社會經濟趨勢分析,認為瘧疾重返英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這項解除警報的消息,卻不見媒體普遍報導。

極地冰層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聽起來也驚心動魄。學者警告,從西方國家濱海城市到太平洋島國,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正面臨危機。但是海平面會升高一百五十公分(五呎)的早期說法,已經被較平實的估計取代。根據國際海平面變化委員會最新的研究顯示,預測值應該在上升二十公分(八吋)到下降十公分(四吋)之間。另一項研究也指出,馬爾地夫(又譯馬爾代夫)群島週遭的海平面,學者原本預測會上升到危險程度,但實際卻是逐漸下降。

農業方面也有類似情況。九○年代,有學者大聲疾呼,全球暖化將嚴重打擊主要農作物的收成;但更為縝密的研究把人類的適應能力都納入考量後,得出迥然不同的結論。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理查.亞當斯指出:「如果你只是研究農業經濟模型,將氣候條件調整為更加炎熱、乾燥,農作物的產量當然會下降。但如果你務農為生,當察覺農作物生長欠佳時,自然會改種更能耐熱的品種。」

亞當斯和一群學術界同道,開風氣之先,在研究中納入了人類適應能力的考量,其結果往往與過分簡單化的模型截然不同,慘重的損失可以化為豐厚的利潤。九○年代,許多關於氣候變遷如何衝擊美國農業經濟的研究,都預測農作物收成將遽減至少百分之二十;但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孟德爾森將人類適應能力納入考量之後,發現收成反而會增加百分之十三。

諷刺的是,氣候變暖的好處之一,原來源自大家聞之色變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能促進植物生長。全球的小麥與稻米產量,可望增加百分之十八;通常作為牲畜飼料的苜蓿,產量更將攀升百分之三十六。亞當斯說:「我對未來感到樂觀。農民的本領令我歎為觀止,擔心爆發大規模饑荒,根本是杞人之憂。」他指出,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分配農民生產的糧食,並協助開發中國家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許多經濟學家深信,解決這些問題的不二法門,是持續的經濟成長。他們擔心現在各方呼籲對全球暖化立即採取行動,反而會扼殺經濟成長的動力。

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的比榮.隆伯格教授著有《持疑的環保論者》(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一書,他對氣候變暖的批判,激怒了不少環保人士。隆伯格說:「經濟學研究清楚地揭示,與其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不如設法適應一個較為溫暖的地球,所付出的代價相對而言少得多。」史托特也指出,就算關閉所有石化燃料發電廠、將汽車都壓成廢鐵、禁止飛機升空,地球的氣候還是會繼續變化。他說:「真正要擔心的,是我們到時會不會已經民窮財盡,根本無力應付氣候變遷的後果。」

--原載:《向右轉,向前走》blog.yam.com/neocon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研究:目前地球溫度接近一百萬年來最高
氣溫創千年高峰 地球將變「陌生星球」
科學家:亞太地區面臨全球暖化災難
全球暖化加劇 非洲成為頭號犧牲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