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亞紀念文學講座吸引文學愛好者

人氣 37
標籤:

【大紀元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何賓紐約報導)26日(週日)下午﹐美東聯成公所舉行「張秀亞女士紀念文學講座」﹐介紹這位已故著名女作家的文學與人生。紀念講座的四位主講人為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鈞先生﹑紐約華文作家協會主席趙淑俠女士﹑前輔仁大學教授趙淑敏女士和前紐約聯合日報總編黃玉振先生。講座吸引眾多張秀亞文學作品喜愛者和文化藝術界人士﹐聯成公所大廳座無虛席。

美東聯成公所舉行「張秀亞女士紀念文學講座」﹐聯成公所大廳座無虛席。

著名女作家張秀亞1919年生於河北省滄縣,少年早慧即有文學作品發表。移居台灣後長期在文壇筆耕﹐為台灣文學開拓者之一。她的作品囊括詩、散文、小說、譯作、傳記和藝術史等﹐現已結集出版的多達八十餘冊中有詩集《水上琴聲》等三種﹑散文集《北窗下》等二十四種﹑小說集《尋夢草》等六種﹑論評集《寫作是藝術》等多種。因此她被稱為「全才之筆」。張秀亞也是公認的「美文大師」﹐其作品筆觸曲折委婉,文字清新秀逸。她的《三色堇》和《北窗下》等散文集尤為讀者熟知。

張秀亞紀念文學講座的四位主講人﹕紐約華文作家協會主席趙淑俠女士(前排左三)、台灣趙淑敏教授(前排左二)、著名作家王鼎鈞先生(前排右二)、前紐約聯合日報總編黃玉振先生(後排左二)。該講座的主持人,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趙俊邁先生(前排左一)。後排右二為華僑文教中心主任張景南。

講座首位主講人散文家王鼎鈞指張秀亞是從大陸到台灣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人物。王鼎鈞評論張秀亞的白話文象詩一樣﹐其散文猶如絲綢般精美。就聯合報副刊主任﹑詩人亞炫所稱「張秀亞是台灣婦女寫作的燃燈人」﹐王鼎鈞詼諧的說明這不是讓人感到刺眼的探照燈﹐而是使人爽心悅目的宮燈。從寫作風格看﹐張秀亞擺脫了五四以來女性作家直率﹑激烈的語言模式﹐特別講究行文的意境和美感﹐做到寫意藏於象中。王鼎鈞認為藝術的最大奧秘就在於這種巧妙的「隱藏」﹐張秀亞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此。

主講人趙淑俠女士為台灣小說家﹐她談了自己在文學成長經歷中和張秀亞女士的交往以及對這位前輩名人的感受。趙女士指張秀亞的創作靈感一是來自對大陸故鄉思念﹐二是來自對大自然的讚美。她觀察細膩﹐每每從花木鳥獸身上汲取創作的源泉。張秀亞的寫作兩大原則是只寫內心真正感動的東西和只寫自己真正知道的東西﹐也是她作品成功的奧秘。張秀亞的文字平淡﹐但組合精巧﹐極富有整體的美感。她的寫作風格也為諸多後輩作家繼承。

趙女士回憶說﹐張秀亞女士是特別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她在一次宗教儀式上那種極其專注的和神溝通的神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她的作品中就可看到她對萬事萬物出自宗教情感的大愛。她心靜致遠﹐能容納很多事情。她的作品講究唯美﹐但又不隨同西方唯美文人的厭世情結﹐充滿著對世界的讚美。在她作品也看不到因婚變而產生那種小女人的自哀﹑自怨情緒﹐始終嚮往著更高遠的境界﹐這就是一個大作家和平凡小作家的區別。

趙淑俠的妹妹﹐作家趙淑敏女士也為張秀亞的忘年之友。她在演講中談了張秀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痕跡。趙淑敏說﹐一個成熟的作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作品透現其個性和使用語言的特色。文如其人﹐從張秀亞的作品中就感覺到其知識的深厚﹐其熱情藏於清醇之下﹐一切文字都是詩的延展。有評論家指張秀亞作品具文人的傳統﹐中國的想象和女性的特質。

趙淑敏教授介紹張秀亞女士的文學與人生。

趙淑敏用愛來解讀張秀亞的內心情感﹐這體現於從她對孩子﹐對花﹐對朋友深厚的愛﹐以及在她心底始終埋藏的對感情最美的記憶。

前紐約聯合日報總編黃玉振先生也在講座上作了發言﹐向大家推薦張秀亞的美文。

四位主講人的精彩發言特別吸引了在場聽眾﹐主持人趙俊邁先生戲稱「發現只有一人在聽講時打瞌睡」。有聽眾表示來此聆聽各位名家對張秀亞這位文學大師的解讀很有收穫。

張秀亞女士的女兒于德蘭女士(左)帶著先生和兒子從加州飛過來與哥哥于金山(右)一起,為紀念母親發揚美文盡心。

張秀亞之女于德蘭也專程從加州前來參加紀念講座。張秀亞女士次子﹐美東聯成共所主席于金山表示﹐在此多舉辦文學講座﹐增加社區文化氛圍也是對母親所期望的一個交待。下週日(12月3日)也將在法拉盛華僑文教中心大禮堂舉辦第二場同樣題材的講座﹐地址是法拉盛凱西那大道41-61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人社區將舉辦兩場「張秀亞紀念文學講座」
法輪大法花車亮相紐約小鎮點燈遊行 蓮花閃亮
康尼島地鐵車廂內點火燒死乘客 嫌犯被捕
紐約高校呼籲國際學生 在川普就職前返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