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企業競爭力 相機研發大廠柯達轉向影像服務

【大紀元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編譯報導)以底片聞名全球的柯達公司(Kodak),一直視研發產品為企業發展核心,在跨入數位相機領域後,更苦心調查消費者行為,加強產品研發,才得以成功開發出簡單易操作的數碼相機推向巿場,並在2005年成為全美第一大數碼相機廠,不過,現在的它卻漸漸要退出在數碼相機的巿場。

雖然柯達數碼相機正持續上揚,但始料未及的是,在眾多競爭廠商不斷投入下,獲利快速萎縮,雖然前一段期間,柯達還能靠中國對傳統照相耗材的需求而暫緩營運危機,但中國也快速進入了數碼影像時代。

自伊士曼(George Eastman)於1880年創立柯達後,幾次產品研發都非常成功地挽回了企業的生機,更曾成為美國科技研發的標竿公司,所以產品研究的精神已經死死地纏住了柯達的營運核心。但總裁派瑞茲(Antonio M. Perez)卻認為持續的產品研發既不足以使危機企業重振生機,亦難以協助體質好的公司加速成長,所以著手改造公司的核心營運模式,改以協助客戶組織及管理影像資料庫為目標。為迎向這種從硬體產品生產轉換到數碼服務的挑戰,柯達正開發一系列服務,從線上影像分享到快速掃描系統所有的數碼服務都有,但派瑞茲總裁卻表示:「非常少公司曾成功過。」

其實,在面臨類似危機時,大部分的公司會犯下同樣的錯誤,以加重研發投資的方式來挽救企業面臨的困境,所以一旦競爭廠商進入,產品價格就會被壓低,到頭來,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戴爾電腦(Dell)就是一例。

相反地,蘋果電腦(Apple)在失去電腦巿場的優勢後,接連開發了可在視窗作業系統裡操作的iPod及iTunes,並將核心事業從電腦設備設計轉換至以設備及服務傳遞消費者經驗的設計商。這也正式柯達目前想要模仿的。IBM在三月所做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全球65%的企業執行長,將要在未來兩年內大幅改革他們的公司

微軟執行長鮑爾默(Steve Ballmer)表示,他不再認為競爭來自個別企業,而是必須挑戰或採用的可行營運模式。全球競爭力機構(Institute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管理諮詢執行長德賽(Jay Desai)也表示:「營運模式創新比產品創新還要因難,那很難想像,範圍大也複雜得多,包括企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改變。」。

過去120年來,從產品規劃、製造到行銷,都一手包辦的柯達,也開始尋求與其它企業合作的商機,今年一月,派瑞茲和摩托羅拉(Motorola)總裁桑得桑德(Edward Zander)在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電子展覽上,宣佈了在未來十年內,柯達將供應摩托羅拉手機上的高畫質照像機所需要的晶片,並將協助消費者將影像傳輸至電腦或線上藝廊,因為這種影像有75%來自手機,所以派瑞茲相信這方面的事業會創造出數碼相機兩倍的利潤。

為使改革獲得多數員工支持,派瑞茲總裁認為員工的配合也很關鍵,於是他組織了一群對公司改造存疑的員工,要求他們提出公司改善建議案,結果不但得到了新服務項目及科技商品化的新策略,受企重的員工更會宣揚派瑞茲是位好領導,使他更具威望帶領柯達走向企業改造。在這方面,同樣面臨企業變革的希柏系統軟件公司(Siebel Systems)就沒這麼幸運,執行長希伯(Thomas Siebel)影響力而致公司無法順利轉型,不但將思科系統的一筆生意拱手讓給對手Salesforce.com,還因此被甲骨文公司(Oracle)購併,其實和希柏系統一樣的公司也比比皆是。

創立於1851年的美國西聯匯款公司(Western Union),歷經從電報、電話、網路到無線網路的科技輪替,還能固守其增進人與人之間溝通和款項流通的事業核心,就是它能生存至今的關鍵。柯達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才了解到它真正想要從事的是影像事業,而不只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家底片或相機公司,在它的發展策略進行一世紀以來的最大變革之際,或應牢記美國西聯匯款公司的經驗,不再固守產品研發而著重企業核心事業的發展。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正大學跑步型輪椅獲全國創新設計比賽金牌
服務科學 全球下一輪經濟引擎
台北影視節起跑 今年規模亞洲第一
Windows Vista相關類股受投資人矚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