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新界的荃灣將變城市焗爐,屏風樓宇摩天商廈築起兩道各1公里屏風牆,7萬2千荃灣市中心的居民在滴風不進的封閉空間裏生活。
據了解,荃灣將成為屏風樓宇重災區,4個項目合共22棟樓宇及2座酒店即將在臨海地區興建,面向維多利亞海港的開揚景觀本來無可厚非,不過這些新建大樓卻都是屏風式及高密度的建築物,勢將減弱內陸的通風,影響居民健康。
據環保組織「環保觸覺」指出,這4個項目阻擋了50﹪的海岸線,阻擋了50﹪來自西南的海風,吹入荃灣市中心的海風會大面積減弱。
現時區內已建成4個摩天及屏風設計項目,包括如心廣場、萬景峰、爵悅庭和樂悠居。萬景峰為最屏風式設計,5棟高樓接近相連,每棟高達50至52層。
荃灣區議員鄺國全以圖為例,解說將已落成摩天大樓項目及已規劃項目計算在一起,荃灣的臨海區域會架起兩道各1公里長的屏風牆。(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
規劃師吳永業解說高樓大廈如何阻隔海風吹入內陸(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
數年後,海岸的大廈將形成一道屏風牆。(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
沿海豎起兩道1公里屏風
「環保觸覺」表示,如果將已落成項目及已規劃項目計算在一起,荃灣的臨海區域會架起兩道各1公里的屏風牆。大部份新樓宇都起碼有40層樓高,高度超過100米,等同將20個足球場(分兩排)豎立興建在海邊,阻擋進入內陸的海風,「實在十分恐怖」。
荃灣現時是新舊樓宇並存的社區,區內很多都是6至7層的舊式樓宇,市建局亦進行多個重建項目,新建項目多數是摩天大廈或多棟相連的樓宇,形成屏風效應,對舊區的通風影響甚大。
「環保觸覺」促請規劃署重視區內各項樓宇密度及佈局,亦希望九鐵能降低3個臨海項目的發展規模,避免荃灣區的空氣流通及空氣質素惡化。長遠來說,規劃署的通風指引應變成法例,以加強約束力。
荃灣區議員鄺國全在昨天召開的「荃灣將變城市焗爐」的記者會上指出,荃灣目前面對諸多問題,包括(1)當樓宇落成後交通出現的問題,以及繁忙交通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2)屏風式高樓效應嚴重妨礙內陸地區和市中心的空氣流通;(3)區議會要求規劃署將一些過時的條例和物業發展項目交給區議會調查及審閱。
鄺國全又說,其實效果顯然易見,政府完全包庇大發展商的權益,甚至可以說是官商勾結,但最受害的是市民。
(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
由青衣島遙望對岸的荃灣,目前最高的商廈是如心廣場。(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