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日訊】●毛澤東如何取得「成功」?
有人盲目崇拜毛澤東,是因為他的「成功」:成功地奪取政權,成功地維持獨裁,在歷次內斗中都成為贏家,贏家通吃。「成者為王敗者寇」,有些中國人,認的就是這個理。
其實,毛所使用的,不過是一種古老的謀略或伎倆,那便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或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謀略或伎倆,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被反復使用,並不稀罕。僅舉兩例:
秦末,楚地起兵反秦,楚漢兩軍相約:先入咸陽者為王。項羽率軍,一路猛攻,與秦軍主力決戰,建滅秦首功。然而,劉邦領軍,一路避實擊虛,縱輕騎,抄小路,趁項羽與秦軍苦戰之時,搶先入咸陽。之後,劉邦又假意對項羽稱臣,暗中積蓄力量,步步蠶食,最後吞沒項羽。
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軍與明王朝長期鏖戰,盤踞東北邊陲的弱小滿清靜觀待變。李自成費盡苦力,終於攻佔明朝首都,尚立足未穩,滿清軍隊就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導引下,突入山海關,擊敗李自成。進而以五萬鐵騎,殺遍全中國,既滅李,又滅明,建立起少數族裔的滿清王朝。
毛澤東和共產黨的發跡,乃是歷史故技重施:利用日軍侵華,聽任執政的國民黨軍隊與日軍血戰。共軍假抗戰,真避戰,到處搶佔地盤,放手發動武裝。待到日軍退卻,國軍元氣大傷,養精蓄銳的共軍趁勢作亂,一鼓而得天下。
●毛澤東如何維持獨裁?
在中共黨內,沒有人能擊敗毛澤東,儘管許多人努力過。如早期的周恩來、王明、張國燾,後期的彭德懷、劉少奇、林彪等。為何如此?乃是因為毛澤東沒有底線,既沒有道德底線,也沒有行為底線。正如他在天安門城樓上親口對美國記者斯諾所說:我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相比之下,彭德懷還想「為人民鼓與呼」,劉少奇還想搞點經濟建設,林彪還不願看到天下大亂,周恩來還顧及外交形象,換言之,他們都還存有一絲半點的底線,道德底線或行為底線,於是,他們就無法對毛完全設防,必然敗在毛的辣手之下。
為了攫取權力,毛澤東四面為敵。不僅把國民黨當敵人,也把自己人當敵人,或者,潛在的敵人。任何人對他稍有微詞,就已經在他思謀的清洗之列。毛澤東集古今中外騙術之大成,行騙一生,騙盡天下人。號稱「陰謀」加「陽謀」。不但騙外國人,更騙中國人;不但騙普通民眾,也騙黨內「同志」;不但騙友人,也騙親人。這種「無邊的內心黑暗」,令人防不勝防,那些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正常人,或者接近正常的人,自然不是毛的對手。
於是,中共黨內,比惡鬥狠,形成逆淘汰,好人或被整死或被打倒,壞人當道,惡人當家。誰更惡更狠,誰就更佔上風。毛最惡最狠,自然獨佔鰲頭。諸如陳獨秀、胡耀邦、趙紫陽等,雖位極總書記,因良知尚存,一夕流露,就免不了出局。
用盡暴力,用盡騙術。殺人,而且是借刀殺人。在這裡,毛澤東再次打破了傳統道德底線:把「逆我者亡,順我者昌」,演進為「逆我者亡,順我者亦亡」。大部份曾與之併肩戰鬥的戰友,都被他親自迫害致死。
毛澤東把那場千百萬人參與的「革命」,變成了給他一個人的「造神」」運動。毛之外,中共領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成為悲劇人物。在歷次內鬥中,他們對毛,或者支持,或者屈從,或者聽之任之,於是,釀下一罈罈苦酒,最終,苦酒得由他們自己來嚐,好一個「請君入甕」!
毛澤東臨死前,還搞了個左中右平衡。打倒鄧小平,剝奪葉劍英軍權,是壓制右派;不授實權予江青、張春橋等,是防範左派;對葉、鄧等留有後路,並大講「周勃鏟呂安劉」故事,是暗示葉等:如果你們成事,可打我的旗號;對江、張等「文革派」的公開支持,則是明示:如果你們成事,自然代表我。毛卻把實權交給中間派—「老實人」華國鋒。毛澤東賭的是,如此一來,任何一派得勢,都仍將持毛旗號令天下。果然如此,直至今日,中共頭目都不敢否定毛。換言之,即便毛澤東已經身死,他卻仍然雄居黨內權力鬥爭的不二贏家。死毛主宰活共。
●毛澤東是否愛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共出版《毛澤東書信集》,在與蔡和森的通信中,毛明說:吾深惡愛國主義……。正如希特勒兌現《我的奮鬥》一樣,毛兌現了他的「豪言壯語」。
毛罔顧國難當頭,就在日寇入侵之際,毛不僅抵制抗日,而且暗中與日偽勾結,公然削弱和顛覆浴血抗戰的國民政府;毛仇視中國文化,以十年「文革」,竭盡對中國文化、文物、古蹟的全面毀滅。並發誓要「七、八年就來一次」;毛仇視中國民眾,不僅大量予以屠殺,還狂言要打核大戰,不惜讓「中國人死掉一半」;毛崇洋媚外,終身以德俄兩國的「馬恩列斯」為師,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要去見馬克思」。這句話,已經成為中共官員的口頭禪。只認洋鬼子,而不認華夏祖宗。公然批孔,直至砸爛孔家店。
●毛澤東是否迷信?
毛澤東自稱不信鬼神,是「無神論者」。但他一生迷信,經常抽籤,以決行止。眾所周知的是:1949年,進京前,毛曾到五台山抽籤。據傳,經此抽籤,他定下進京時間(9月9日)和防衛安排。經「高人」指點,他將警衛部隊命名為8341 (意味毛活83歲,掌權41年。)如果這些還僅僅是傳聞,那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廣州日報》連載披露的,卻是不爭的事實:文革爆發前不久,毛到杭州靈隱寺抽籤,抽得一簽:威命不可擋。遂決意發動文革。
●毛澤東怕不怕死?
毛澤東自吹天不怕,地不怕,也不怕鬼神,儼然大無畏。實際上,他極端怕死。尤其晚年,表現得淋漓盡致。據其身邊多人回憶,毛臨死前最後一年,終日啼哭,以淚洗面。每一念及死神將至,就如臨地獄,神情淒慘而恐懼。毛的私人醫生李志綏記錄:毛最後一次從昏迷中醒來,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李醫生,還有沒有辦法?李說:我們會想辦法的。毛臉上立即顯露兩道欣慰的紅潮,然而,就在這一瞬間,心電圖的曲線變成平線,毛死亡。
這個號稱「胸懷世界人民」的「偉大領袖」,臨死前,沒有想到人民,沒有想到祖國,沒有想到世界,甚至,沒有想到一個多月前發生的唐山大地震,以及那場大災難奪走的數十萬生命。在死神降臨的那一刻,毛顧及的,僅僅是他自己,顧戀他那掙扎苟延的生命。極端自私,極端怕死,這恰恰是一個獨夫民賊的精確寫照,也是最後寫照。
●毛澤東詩詞如何?
有人說,毛澤東的詩詞,「寫得好,有氣魄」。這成為部份人盲目崇拜的理由。實際上,毛的詩詞,沒有幾首拿得出手。只是人們被強迫背誦,順口了,習慣了,就「感覺好」。僅舉幾首:
其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我們來換一句:「學生不怕起得早,長跑短跳苦鍛練」。究竟有甚麼詩意?打油詩而已。其二,「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更完全就是大白話。
其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我們常人都說不出口的粗口髒話,成為毛的「詩詞」,連對外翻譯都無從啟齒。
其四,毛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樣開始:「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換新顏……」這哪裏是「詞」?至多是散文,連散文都太直白,更像日記。
其五,毛最得意的一首詞是《沁園春‧雪》,開章三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就犯下兩大文學大忌:本為寫「北國風光」,豈能一來就點題?兩個「里」字連續重複使用,犯文學基本忌諱,凸顯毛才思枯竭。種種敗筆,不一而舉。
●那樣的「革命」值不值得?
張戎新近出版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既有歷史的鴻篇巨製,又穿插許多小故事,真實,生動,而震人心肺。景象之一:為了「革命」,共產黨幹部不斷拋棄孩子,自己的親生骨肉。或者送人,或者丟棄,甚至賣掉。
其中有一個有關曾志的片斷。曾志曾經三次結婚,最後的丈夫是陶鑄(官至政治局常委,文革中被毛迫害致死)。曾志早年,在廈門搞地下工作。有一天搞「革命」回來,黨的領導告訴她,為了籌集「革命」經費,他們把她剛生下四十多天的兒子賣了,黨組織得了一百塊錢。曾志心痛至極,卻不敢違抗組織。黨組織「開恩」,讓曾志和丈夫與孩子度過最後一天。那天,他們抱孩子到中山公園玩。大家想一想,那是多麼慘痛的景象:父母強忍著眼淚,陪親生兒子度過最後一天;而那可憐的孩子,天真無邪,只顧歡笑,卻不知道,這是他與爹媽相親相愛的最後時刻!最不幸的還在後頭:孩子送人後,僅僅二十六天,就不明不白地死去。
這不是個案,而是共產黨隊伍中的普遍情形。如果不能給自己的親人帶來幸福,怎能指望他們給人類帶來幸福?如果不憐惜自己親人的生命,又怎能指望他們憐惜別人的生命?正如毛澤東一貫揚言:「為了革命,我家死了七口人!」所以,他不怕死人,死多少人,他都不在乎,為了搞軍工,他「寧願讓中國人死一半!」
我們應該質疑,那樣的「革命」值不值得?果然,在「革命」成功後,中共當政,帶給中國人民的,是赤貧與苦難,是迫害與監禁,是飢荒與屠殺。六至八千萬中國人死於非命。創下世界之最,也創下歷史之最。
●毛澤東應不應該被徹底否定?
古人云:「一將功成萬骨枯。」毛澤東一人「成功」,整個民族失敗。又豈止萬骨?戰爭時期,毛澤東濫殺無辜;和平時期,毛澤東也暴虐成性,大行屠戮。迫害異己,殘害忠良,從未停止。屠殺,貫穿毛的一生。毛奉行的鬥爭「哲學」,就是暴力哲學,仇恨哲學。
既然招搖撞騙為世人所不齒,殺人犯罪為人類所不容,徹底否定毛澤東,便是理所當然。如果連殺人如麻、嗜血成性如毛澤東者,都能獲得「三七開」,就意味著: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人,也都可以獲得「三七開」;甚至於,普通犯罪份子、恐怖份子,更可以獲得「三七開」。如此,世上豈有正義?又豈有公理?
張戎及其丈夫所著《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值得所有中國人一讀。一本書,勝過修長城,毀長城。毛澤東是中共的標誌,影響中共至今。否定毛澤東,就意味著否定共產黨。歷任中共頭目都竭力保毛,目的是要保住共產黨,保住他們自己。故而,毛像至今懸掛於天安門城樓,毛屍至今霸佔著天安門廣場。
揭露毛、批判毛、否定毛,是打開未來中國的一把鑰匙。天安門城樓的毛像,彷彿是一把鎖,鎖住了中國,鎖住了人民的手腳(自由);天安門廣場的毛屍,是一具棺木,封閉了整個中國。神州大地,有如魔鬼附體,魔鬼纏身,天災人禍不絕。如果有一天,毛像從天安門城樓上卸落,毛屍從天安門廣場移開,中國的一切問題,都必將迎刃而解。
(文載:香港《爭鳴》雜誌2006年11月)(//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