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成中國上市公司曾試圖虛報利潤

【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二日電)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表示,去年有五成以上的中國上市公司曾試圖虛報利潤,另外有五百九十家上市公司曾試圖虛報資產。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情況在中國屢見不鮮,要扭轉這種狀況,必須讓企業受到媒體和投資人監督。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統計,中國一千三百七十一家上市公司中,去年有七百七十六家試圖虛報利潤,虛報總額達人民幣三百八十八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一十六億元)。

報導說,中國公司經常被控少報利潤以逃避稅收,或虛報利潤使其財務狀況看起來比實際情況好,來刺激股價上升。

在審計過程中,註冊會計師協會還發現五百九十家中國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上虛報資產,這筆資產總額達一千零九十四億元。美聯社分析,上市公司虛報資產原因是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可用資產抵押。

報導引述中國旅美經濟學家、「當代中國研究」季刊主編程曉農指出,作假賬是中國國有企業由來已久的老毛病,它們歷來有三本帳:一本是真的,一本用來對付稅務機關,上市公司還有一本用來對付會計事務所。

程曉農說,中國企業上市時常使用一個詞,叫「包裝上市」,意謂企業原本情況不佳,透過包裝可掩蓋一些不良資產,或將不良資產畫分到一邊去,甚至可以誇大利潤,將一些沒有實現的利潤當成已實現的利潤來申報。

他指出,一些明星企業都發生過類似的問題,加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本身存在腐敗,證監會官員與企業間有著種種勾結,因此,監管部門無法有效監管,會計師又和企業的會計部門相互勾結,使得有些企業的真相無法被披露。

程曉農認為,必須遏制腐敗,將企業置於媒體和投資人的監督之下,才能扭轉上市公司作假賬的現象。

他表示,根本問題是要讓企業經營透明化,透過媒體、新聞的自由,讓企業受到媒體和投資者的約束。現在中國的投資者對企業實際上沒有太大的約束,同時在政府的管制下,媒體也不能自由報導這些事情,使企業處於近乎為所欲為的狀態。

相關新聞
企鵝腳板不會凍僵和其它怪現象的解釋
國際高峰論壇﹕中國全球戰略和危機
傅國湧 : 孫中山依然一覽眾山小
港媒:四川廣安爆發大規模警民衝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