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訪印在即:新德里對應否限制中資出現分岐

標籤:

【大紀元11月12日訊】(亞洲時報Siddharth Srivastava 11月9日撰文)新德里—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即將到訪印度之際,國內關於在印投資的中國公司的安全問題變得異常棘手。

在是否應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外資流入的問題上,印度政府內部形成了兩派:以財政部和商務部為首的反對陣營,內政部和總理辦公室(但不包括總理)領導的支持陣營。尤為重要的是,執政聯盟中的主要派別——左翼政黨,非常期望分歧能在胡錦濤來訪之前解決問題。

印度這種或許是過度謹慎的立場,跟迫切希望能儘快把中印經濟合作推向新臺階的北京可謂對比鮮明。中國已經敦促印度方面考慮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也就是說,給予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須知,大多數發達國家目前都拒絕給予中國該地位。在胡錦濤20號展開訪印之時,雙方可能會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付自應最近在北京2007中國產業發展論壇上說:「隨著印中邊界貿易口岸的重開,我國政府正在考慮就FTA與印度進行對話。」

中印貿易近幾年發展迅猛。2005年雙邊貿易額增長了37.5%,達187.3億美元,今年有望達到200億。印中於今年7月份在喜瑪拉雅的亞東(Nathu La)口岸重啟了跨境貿易,象徵著兩國貿易關係更進了一步。44年前,兩國爆發短暫的邊界戰爭,邊境貿易因此中止。

然而,對於給予中國公司更大的自由度,印度方面仍有疑慮。印度政府內部有一種聲音,欲起草一部完整的法律,把所有中國公司看作是「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並要求一切投資計劃均需經過詳細審查。對這一舉措,國內產生了分歧。

分別由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及納特(Kamal Nath)領導的財政部和商務部強烈反對對某一國家的投資設置障礙,並強調對投資計劃的獨立審查必須保證計劃不會造成安全威脅。

奇丹巴拉姆和納特都支持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資,反對把任何一個國家當作安全威脅單獨列出來。目前,只有孟加拉和巴基斯坦被新德里列為「安全風險」國家。

最近,印度財政部下屬的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 of India, SEBI)與中國證監會簽署了一份「標誌性」備忘錄,旨在增強這兩個亞洲大國的證券監督機構之間的協作。

然而,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M K Narayanan)支持對所有外商直接投資按來源地進行全面審查。納拉亞南直接向總理匯報,許多人認為他是負責所有內部安全事務的。內政部也被極力遊說採取此類措施。

上述問題的爭辯延伸到了工作簽證問題。最近,信賴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Ltd)總經理阿巴尼(Mukesh Ambani)促請內政部長帕蒂爾((Shivraj Patil)加快辦理給該公司天然氣管道計劃聘請的2000名中國技術人員的簽證和出入境手續。

由於內政部長的介入,就連中國對印度港口的投資計劃也像中資電訊企業一般,未能逃脫被判「死刑」的命運。香港和記黃埔(0013.HK)麾下和黃港口公司在印度的擴展計劃就是一例。而更早前,中國電訊公司華為和其競爭對手中興投資印度的計劃遭到了外商投資促進會的拒絕。

印度還取消了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中標承建維津詹姆(Vizhinjam) 港口的權利,原因是該公司參與建設巴基斯坦的瓜達爾(Gwadar)港。新德里擔心,瓜達爾港建成後給中國提供了在印度家門口部署海軍的機會。

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早前在審查外商直接投資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時,曾十分質疑埃及電信公司Orascom持股Hutchison-Essar(和黃在印度的合資公司)的計劃,此後,有關外商直接投資可能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開始引起注意。

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至此還沒有對上述爭論蓋棺定論,儘管他似乎也不支持給外資設限,並希望決策者能夠以清醒的頭腦應對新挑戰。辛格最近說:「世界何其之大,不乏印度和中國的發展空間。」

他說:「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環境下,印度的決策者必須行動快速,抓住機遇。」「我相信,當今印度經濟增長沒有外部制約因素。我們面臨的許多限制一直源於內部。」

印度歡迎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但在很多領域,二者在市場和資源方面都是強勁競爭對手,包括能源方面。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最近有份研究顯示,如果中國為促進貿易多元化在加入東盟(ASEAN)方面先行一步,印度將是亞洲國家當中的最大受害者。

該報告認為,印度加速進行印度-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對話就非常重要。報告稱,鑒於「早期收穫」計劃(編注:Early Harvest Program,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最先實施的降稅計劃,於2004年1月1日啟動)已經生效,自由貿易協議將第一個被實施,由此看來,中國在加緊加入東盟。

與在外交方面更老練的辛格不同,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說話更喜歡開門見山。他最近說:「他決不允許改革進程,促進經濟增長和招商引資計劃有什麼閃失。」

事實上,奇丹巴拉姆和辛格的講話被解讀為:在胡錦濤到來之前,為吸引中國投資問題定下正確基調。然而,印度政府對中國的猜疑仍根深蒂固,這要追溯到1962年的中印之戰,而中國秘密支持巴基斯坦防禦計劃的舉動更加重了印度的疑心。

但是,兩國希望加強雙邊經貿的大有人在。

為此,一些觀察人士建議,根據地區和行業,而非來自某一國的所有投資,實施限制,來解決中國投資引起的國家安全隱患。

更積極一面是,北京對中印戰略合作的增進表示高興,並說邊境問題也取得「進展」。中國外交部在其最新一期《中國外交》(2006版)中說:「邊境問題取得了進展,邊界地區保持和平安靜。」該書還寫到,「頻繁的高層互動及互相信任度的加深使得政治關係向更好方向發展。」

印度可能會利用胡錦濤訪問的機會,呼籲中國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的達旺(Tawang)上做出讓步。中國專家在官方機構主持的秘密會議中,建議印度應先歸還原屬西藏但今劃為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的達旺地區。

中國也計劃在布姆拉(Bumla)開一個新貿易口岸,在胡錦濤訪問期間可能會獲得批准通過。印度也計劃在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再開一個邊境口岸,不過中國方面對此還沒有任何回應。(//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什:面對中印競爭美須繼續創新
亞洲雙星﹕中印股市兩樣情
湘靈: 印度的民主政治不能促使經濟良性發展?
林木:從印度看中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