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0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據新華社消息,為應付十一月初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京城將約49萬餘輛公車入庫封存後,交通流量、擁堵報警數量比平日明顯減少,北京城呈現出少有的一路暢通。報道稱,這期間未見有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效率受到嚴重影響的報道,多數市民也沒抱怨出行受到影響。許多國內媒體將之歸功於管理有方,然而也有多家報紙指出,從一個側面可以證明,從提高效率、節省財政支出的角度出發,當前公車改革亟待加大力度。
有人對此做了簡單的計算,假設這49萬輛公車平均價格在10萬左右的話,總花費即為490億元。意味著全國人民為北京這49萬輛公車每人均攤了約38元。
南方網發表評論指出,據保守統計,中國國公車目前已達350萬輛,每年用在公車上的開支達3000億元,遠遠超過全國軍費開支,甚至超過全國教育經費和醫療經費之和。「封存49萬輛公車卻不影響辦公效率,這是對公車腐敗之甚的鮮活寫照。」「原來這麼多公車都不是因為工作的需要,而只是因為『尊貴的屁股』需要」。
據新華網報道,西南某貧困縣算過一筆賬,每年用於公車的開支,竟佔全縣行政開支總數的
40%;而西部地區的大部分縣公車數量已超過200輛。在公車的採購、使用、維護、修理等等的環節,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腐敗、浪費嚴重的情況。
濟南時報也曾發文痛批公車已經成了「用公款購買的私車」。根本原因是體制、制度上的不完善。學者焦建國曾撰文稱,公車等職務消費是一個模糊的「灰箱」。在這個「灰箱」內,既有公務人員履行公務必須的消費,也有履行公務需要,但不需要那麼多或那麼奢侈的過度消費,還有利用職務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務用於滿足個人需要的個人消費。灰箱」不破,公車永遠是「用公款購買的私車」,寄生於此的腐敗就難以消除。
另據華商報報道,老百姓對公車私用、公車浪費乃至官員「屁股下的腐敗」一直深惡痛絕。當前的公車改革,比較普遍的思路是給各級官員提供不同數量的交通補貼以減少公車數量, 但這些交通補貼動輒就是每月好幾千元。對此,輿論普遍擔心這種數額不菲的交通補貼會成為各級官員堂而皇之的「第二工資」。@(//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