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五日電)中國家長為了讓子女上好學校,真是使出千方百計;據報導,北京一位重點學校的老師發現,班上十幾名新生的住址完全一樣——都是學校附近一個公共廁所的號碼。
新華網報導說,小學生入學和小學升初中之前,總有許多家長拿著「短函」、「票子」拉關係,為孩子上學奔走不休。
為了讓孩子就近進入一所好學校,他們甚至想方設法遷移戶口,而把戶籍登記在好學區的公廁,也成了一個辦法。
報導形容,上好學校難,上好學校貴——「擇校」之痛是義務教育區域內資源配置不均衡、校際差異過大導致的必然結果。
報導說,中國義務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到了數重點學校,有多方面的原因。
北京市八中校長台峰認為,第一、教育投資嚴重不足,使優質教育資源顯得更為稀缺。第二、其二,對教育官員而言,抓高考分數,將資源集中到少數幾個重點學校,無疑是「快出政績、出好政績」的重要途徑。
第三、一些不符合教育規律的政令口號,干擾了正常的教育工作。第四,整個社會的人才觀和價值觀,在客觀上深刻地影響著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活動。
報導說,針對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的擇校問題,九月一日開始施行的新修訂義務教育法規定,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這項法律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均衡配置本行政區域內學校師資力量,組織校長、教師的培訓和流動,加強對薄弱學校的建設。
對於新義務教育法能否治癒擇校痼疾的問題,中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認為,教育均衡的難度不容低估,其全面實現還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