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模(浙江): 從「孔子教育獎」的頒發說起

田建模

人氣 1

【大紀元10月5日訊】從報上看到一則新聞:「2006年9月23日,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在山東曲阜頒發,榮獲此項獎的是印度的一個掃盲機構和摩洛哥教育部。同日,由中國孔子基金會推出的孔子標準像向全球發佈。在9月26日孔子誕辰2557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全球許多國家都將展開祭孔和儒學論壇活動。」

讀完後心裡很不是滋味。作為孔子的所在國,作為頒獎典禮的東道主,卻眼睜睜看著外國人借祭孔之際,大大地風光了一把,而我們只能在一旁呆看,在台下鼓掌。這就好像自己家裡的一件古董,原本不當它一回事,不知怎麼一來,被別人拿去當成寶貝,高掛廳堂之上熠熠生輝。此時,你我的心情能不有些酸,有些澀麼?

關於孔子與儒學,自上世紀初以來,一直被稱作「吃人禮教」而肆意撻伐,說它封建落後,是社會進步大障礙。陳獨秀在《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一文中宣稱:「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當採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麼國粹、國情的鬼話來搗亂。」表述了他完全否定傳統,完全主張西化的觀點。之後,「打倒孔家店」口號不絕於耳,直到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傳統文化摧殘殆盡,「孔老二」九泉之下遍體鱗傷,而中國社會因道德淪喪,法紀敗壞而久無寧日矣。

「撥亂反正」近三十年了,形勢不再是一邊倒,「尊孔」「學儒」之聲也時有所聞,但冰凍之勢,非一日可解,反孔儒者仍大有人在,從網上論壇中可看到許多詆儒丑孔帖子。孔儒之學,既大且深,而尊孔與反孔亦各執其詞,非此短文所能包容。本文欲從一個古代教育家的知與行,來反觀今日教育界種種現況。

對於教育,孔子有其鮮明的觀點,有其力行的實踐,皆一一見之《論語》。首先,他提倡「有教無類」。「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而且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故有弟子三千。用現在的話說,學生的招收不分年齡,不分地域,不分尊卑貧富或優秀頑劣;此外,教與學也並非單一專攻,而是多門類多方面的。這也就意味:一是打破了官學的壟斷,普及了平民大眾的教育;二是著眼於提高能力,開闊視野,實施較為全面的教學——知識的汲取不限於某一類,而是多渠道多種類的。司馬遷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

尤為重要的是,他強調以道德教育為總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篇》。孔子由」仁「的倫理概括出仁的政治和教育,強調只有用道德教化,才能規範行為完善自我。為此,他將教育內容分為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置德行於諸科之首。此外,還有因材施教和教學相長的方法,以及其他等等,就不一一敘述了。

誠然,相隔久遠,時代各異,很難硬拉到一起,但有些原理還是共同的,並沒有過時,有些現象是可作剖析的。且來看看當今的教育界:一是產業化的行為並未有效制止,上上下下一律向「錢」看,且美其名曰「創收」。比如學校亂收費問題、濫發文憑問題、巧立名目招收異價生、代培生問題、教授熱中於出書而不願開課問題、學術剽竊問題、貧困生上不起大學問題、教師搞「家教」致富問題,等等。二是高考「指揮棒」下的爭擠「獨木橋」。從表面看,是僧多粥少造成,但從實質看,則與現行教育體制不無關係(政策的引導與分流不當);三是與之有因果關聯的,是師生素質不高,及創新能力的缺失——公認的事實是,高考指揮棒下,課堂上一味猜題模擬,教學的公式化及灌輸法,必然使學生為應試而死記硬背,缺乏應用與獨創能力。但,更為嚴重的,則是社會商業化大環境下,學府校園因道德教育的蒼白無力而成不潔之地:買淫,殺人,偷搶,剽竊等「斯文人」之所為,屢屢見諸於報道。「道德」只是口頭禪,讀書人心中,惟「名」與「利」絕對主導,至於「仁」「義」「禮」及「孝悌」等倫理,乃是一紙空白而已!。

接下來,要簡要談談正題了——現況既如此,我們該當如何應對?國門開放以來,西風東侵,我們不想西化也在某種程度上西化了。但事實表明,在經濟物質上固然受益了,但在道德風氣上,社會的腐蝕和敗壞是觸目驚心的。其中有歷史的原因,有政治的原因,但開放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小估。上述這些產生作用,破壞了我民族免疫能力——也就是固有的傳統道德的精神意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它的過去,不能沒有它的傳統。是的,傳統中有精華,也有糟粕,問題在於,如何來認識它和取捨它。反孔批儒的人,把傳統說成是垃圾一堆,全無是處,這在認知上,顯然是幼稚和狹隘,在思想上,則屬於偏激的民族虛無主義者一類。

當然,不能只就教育來談教育,教育只是全局中的部分,若全局的大背景不能改善,教育的處境仍會很艱難。全局改善的背景是什麼,那便是全社會的國民道德教育的重建問題。重建不是推倒重來,另起爐灶,而是在傳統道德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並根據國情,有所創新,以適應現代;對待外來文化,要作有選擇地溶化吸收。但,主體理應是我,主客不能顛倒。

若有人發問:孔子和儒學真有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價值麼?那好,請讀讀上面那則新聞報道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正如饑似渴地在瞭解和學習孔子與儒學,正在學以致用,將其學說應用到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求更好地解決難題。在韓國,還印製了以孔子頭像為圖案的1000面值的紙幣。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公佈了『孔子教育獎』的頒發制度。其在國際的影響與意義可想而知了。美國的華裔學者杜維明教授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說:

「現在西方開始逐步接納儒家文化,開始思考它的人文價值。比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把《論語》當作受教育的西方知識分子必須學習的一個文本。《論語》是唯一入選的非西方文本。

記者:他們主要關注儒學的哪些地方?

杜維明:基本上是倫理,包括個人的修養問題,還有社會的和諧問題、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儒學的人文精神是很寬廣的。西方的人文學和人文主義基本上是反自然和反宗教,對自然有侵略的傾向,對宗教不聞不問。但儒家所代表的人文學要求人類既要和自然保持和諧,又要與宗教保持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它的內涵比較寬廣。比如儒家的金科玉律,包括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觀念正逐漸被西方知識分子接受,成為最樸實的倫理。當今世界各地出現的生態環保危機表明,人和自然的關係要重新釐定。儒家尊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也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

可見,今天儒學已成為一項公認的,世界性的研究課題,歐美先進國家都在認真研究它,力求讀懂它,目的是以它信念的感召,以它倫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來療治資本主義社會道德倫理缺失的痼疾。這不能不說是這些國家的明智之舉,也體現了其制度的靈活和可塑性。對照自己,我們有這種自覺,有這種醒悟嗎?回到本文的開端,我們何時才能不被「反主為客」?何時才能心情不酸澀?何時才能樂滋滋地坐在台上,把本該屬於我們的「孔子獎」的大禮捧在懷裡呢?

2006年9月28日星期四
————————–
原載《議報》第270期 //www.chinaeweekly.com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一切從基本做起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學習
世界百大大學排名 亞洲北大第一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