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棄守 西門子與台灣形象雙雙受損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慕尼黑特稿)明基斷尾求生切割德國的手機事業,三千名員工工作頓時不保,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表面看來,明基棄守固然是企業為了求生存不得已的手段,不過其實也連帶對西門子、甚至台灣的形象,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西門子是百年傳統的大企業,與賓士汽車、德意志銀行等德國知名的企業一樣,非常注重商譽和形象,也和海外一般對德國這個國家穩重可靠的印象緊密結合在一起。過去德國人常說,只要成為西門子員工等於一輩子抱鐵飯碗,說明了從德國的觀點來看,品牌的價值其實一部份也來自於企業和雇主彼此間的信賴,在德國兼顧市場競爭和社會福利的所謂「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下,能同時對員工和社會負起責任的企業,更能讓外界有正面的觀感。

正因如此,當一週前明基毫無預警宣佈棄守原屬西門子的手機部門時,德國輿論和政界批判的茅頭馬上指向西門子;手機部門所在地的地方政要和工會紛紛呼籲西門子對員工負起「道義責任」,輿論也質疑西門子當時是否刻意脫手給明基,以規避對員工的責任,連總理梅克爾都親自出面干涉,勸說西門子為一年前脫手公司的員工想想辦法。

也就是說,縱然原來虧損累累的手機部門僅佔專精發電機、醫療器材和汽車電子的西門子集團營業額的一小部份,不過當德國輿論眼中「遠在台北」的明基斷然切割德國的手機事業,造成員工飯碗不保後,連帶也使西門子的形象嚴重受損。目前看來,西門子如果不把當年脫手給明基的決策過程向外界釐清,負起對員工的責任,同時和破產管理人合作找到適合的買主,認真處理善後,不僅將引起輿論的公憤,也連帶會把整個集團、甚至國家的形象都拖下水,這正是德國政府對明基撤資坐立難安的原因。

明基不堪負荷只好棄守,德國輿論這幾天一再重提明基當初「還要在德國生產手機五年」的承諾,「專利權和現金補助不能流到台灣」、「冷血的明基不守信用」、「不要買明基在海外生產的產品」的批判聲浪不斷,台灣的形象因而受到難以彌補的傷害,相信是多數在德國生活和工作的台灣人普遍的切身感受。明基切割德國手機事業的事件發展至今,除了明顯可看出兩國企業文化和品牌認知的不同外,至少證明了企業形象的建立絕非一蹴可幾,卻有可能毀於一旦。

相關新聞
德輿論質疑西門子出錢讓明基善後
明基撤資引發員工抗議  驚動德國政界
台商明基自德國西門子手機廠撤資
破產管理人對明基繼續營運態度樂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