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者在飲食上大多喜歡追逐新奇,對尋常之物視若無睹。但真正的美食家卻以平等之心對待食材,不分貴賤,畢恭畢敬。即便那是一隻普普通通的雞蛋。
我對從小吃到大的雞蛋有了全新的認識,是緣自幾年前的一次日本旅行。在溫泉酒店醒來的第二天,坐在露台上沐著晨風吃早餐,黑漆托盤中有十數款美食,有一樣卻最為吸引———青花薄瓷碗中盛了半碗清湯,湯中飄浮著一隻雞蛋,蛋白如一抹輕雲般裹著剛熟的蛋黃,嘗之,是記憶中不曾有過的嫩滑滋味。原來,廚師以溫泉水將蛋浸得剛熟,輕撈起置於上湯小碗中,令它如藝術品般精緻。
日本人對食材的恭敬態度,讓我有了幾分感動。妹尾河童在《河童旅行素描本》一書中,也提及京都的一家懷石料理老店名瓢亭,店裡有樣出名的「瓢亭蛋」,竟是白水煮蛋,其特別之處,在於蛋白已凝固,蛋黃還是軟黏的,剝殼後沒有半點拖泥帶水地切成兩半,滴數滴醬油在蛋黃中即可食用。店家透露,水煮的要領是急速加熱再急速冷卻,至於時間與火候的控制,還要多作嘗試。據稱,瓢亭從四百多年前到現在,都在同一個地方為客人提供水煮蛋,教人不得不寫個「服」字。
而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完全是另一種思維模式。德國流行一種自動煮蛋器,設計者精心計算好溫度和時間,只要加水、放蛋、按鍵,就能煮出那種外凝內軟的效果。
如此煮蛋,品質是保證的,樂趣卻好像少了點。與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卻講究對個人的尊重,小小雞蛋也要煮得有個性。美食家蔡瀾讓一位法國名廚為他煮一個完美的雞蛋,法國廚師拿出一個瓷碟,抹上橄欖油,以鐵夾夾著碟邊,在火爐上燒熱碟子,再打入生雞蛋,慢慢將蛋煮至吃的人喜歡的生熟程度。雞蛋煮幾成熟,放多少鹽,全憑食客喜好,滿足個人的才是完美的。對待一隻雞蛋尚且如此,何況別的?
(稿源: 星辰美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