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四日電)台灣又有一項指標稱霸亞洲四小龍!英國「新經濟基金會」發布「快樂星球指數」,台灣排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經建會已推動國內首次「台灣國民幸福毛額編算」,年底公布結果。
經建會表示,近年有錢是否快樂的「幸福經濟學」漸受到國際重視,愈來愈多智庫學者嚐試以經濟統計方式,深入瞭解二者間關係。
最早在1972年,不丹國王曾提出國民幸福毛額(GNH)概念,以政府治理、經濟成長、文化保存、環境倫理等四個層面,反映國民整體真實幸福感受,但只停留在概念,直到近年來國際對GNH相關研究和指標體系設計才漸蔚為潮流。
今年7月,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與環保組織「地球之友」發布「快樂星球指數(Happy PlanetIndex, HPI)」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進行幸福與快樂排名。
這項調查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不富裕的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幸福快樂度排名第一;高所得國家排名反而落後;台灣排名第84位,高於香港第88位、南韓第102位及新加坡第131位,在亞洲四小龍中拿下第一。
經建會分析,HPI調查結果顯示二個重要涵義,首先是國家富裕程度與人民幸福感覺,無強烈正相關關係,換句話說,富國未必幸福,窮國也未必不快樂。
其次是幸福與快樂是主觀感受,不易直接量化,衡量幸福指數不能僅建立在國民所得統計基礎上,應採用更多元化量化指標進行評估。
不過,經建會強調,台灣可以拿下亞洲四小龍第一,不是因為國家富裕程度不如,而是在生活滿意度、平均餘命及耗損多少自然資源環境等評比指標上呈現「中庸」,其他三個國家卻相對極端,例如南韓雖然平均餘命77年,領先台灣76.1年,但對生活滿意度5.8分輸給台灣的6.6分。
經建會表示,這十年來,從工業先進國家經濟發展經驗可發現,「經濟快速成長,但人民生活幸福感受卻未同步提高」現象,各國政府開始在政策上著手縮小幸福落差 (happiness gap)。
在台灣方面,據主計處今年8月公布,國人生活幸福感受以中度幸福感最高,占37.26%;其次為高度幸福感占34.25%;低度幸福感占28.49%。
為進一步評量影響國民幸福感受因素,經建會今年推動國內「台灣國民幸福毛額編算」研究計畫,目前已委託中研院進行預試與統計調查,今年底前公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