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2日報導】(中央社斯德哥爾摩十二日法新電)今天獲得二零零六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帕穆克是土耳其最知名的作家,但也具有直言和叛逆的性格,他對土國歷史的見解已引起國內、外譁然。
他近來有關土國境內庫德族處境以及二十世紀初期亞美尼亞人遭殺戮的談話,已使他成了爭議性人物。
現年五十四歲的帕穆克二零零五年二月曾告訴一本瑞士雜誌:「當時有一百萬名亞美尼亞人和三萬名庫德人在這些地方遭到殺戮,除了我以外,沒有人敢談論此事。」
這番談話引起了土耳其內部震怒,使得一名檢察官以貶低國家認同的罪名,將他提起公訴。此一告訴雖在二零零六年年初撤消,但傷害卻已造成。
帕穆克因此遭到了生命威脅,土國一名省級官員甚至下令銷毀他的著作,但因該國政府極力爭取加入歐盟,對人權問題十分敏感,而撤消了毀書令。
帕穆克在其特有的政治見解和對土國加入歐盟的願望之間,左右為難。他說,他對歐洲許多反土人士利用他的訴訟案件來作為反對土國加入歐盟的理由,感到厭惡。
土耳其數十年來欲全盤融入歐洲世界的努力、回教和世俗主義以及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衝突,連同奧圖曼帝國崩解後積極西化所經常造成的社會和心理痛苦衝擊,都是帕穆克創作的核心內容。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在宣布文學獎得獎人時說,帕穆克「在探索故鄉(伊斯坦堡)的憂鬱內涵時,發現了不同文化相互衝突與交錯的新象徵」。
帕穆克一九五二年六月七日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西化家庭,二十三歲放棄了當時研讀的建築學,轉而投入寫作,七年後出版了後來得獎的第一部小說「傑夫德貝伊與其子」。
他多半時候會迴避眾人目光,在伊斯坦堡的一棟公寓中煙不離手,長時間寫作。這棟公寓可俯瞰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座橋樑,而這座橋樑連通了歐、亞兩大洲。
帕穆克經常隨興穿著圓領衫和夾克,但這種青少年裝束掩蓋不了他灰白的頭髮和厚重的眼鏡。他說話有如連珠砲,在擠眉弄眼和指手劃腳之間,迸出連串話語。
土耳其政府一九九八年對他擺出和解姿態,有意頒給他「國家藝術家」獎,但遭他拒絕。
當時他已是土國最暢銷的作家,其第六部小說「我的名字叫紅」贏得了國際聲譽和一連串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