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5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廖彥翰報導)南投草屯地區栽種薏苡的面積及產量一直無法提升,經過台中區農改場進行改良後,產量增加五成左右,品質更好,可望在東南亞低價薏苡的威脅中,殺出一條血路。
薏苡在脫皮之後,經過加工,就成了薏仁,自古以來都被當成五穀雜糧食用,也是藥膳的重要材料。台中區農改場從九十三年開始,和草屯鎮農會合作,在當地推廣種植薏苡,並製成薏仁粉等多項加工品。
農改場研究員曾勝雄指出,早期薏苡都是採取旱田栽種,但是周遭水田環繞,造成排水不良,產量一直無法提升。因此農改場嘗試以水田栽種,同時利用栽培水稻的機械,進行一貫作業,生產的薏苡籽黑亮飽滿,品質比旱作更好,於是決定推廣為水稻轉作物。
農改場副場長張正英指出,國產薏苡產量只佔國內市場的百分之五,其他多為東南亞進口,而國內水稻長久以來都有生產過剩的情形,因此新的栽種方法成功之後,只要比照水稻耕作方式,就可以轉作經濟價值較高的薏苡,還可以和水稻輪作,大大提升農民種植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