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0日訊】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於二○○五年底公佈了《二○○六年世界各國自由度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台灣在「自由之家」調查的「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及「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兩項指標上,均獲得最高等級的一分,創下台灣歷史上自由度的最高記錄。而胡錦濤的中國,「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兩項指標分別為最低級的七分與次低級的六分,平均六點五分,列入全球四十五個不自由國家的最低格。
胡錦濤恐懼自由民主台灣
今天胡錦濤心中最恐懼的,正是台灣的高度自由民主對共產中國反自由崛起的「威脅」。這就是從二○○五年開始(即胡從江澤民手裡拿到軍權開始),胡錦濤大大強化其對台進攻戰略的根源。
二○○五年三月,中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標誌共產中國對台戰略從文攻武嚇到全面進攻的重大轉折。江澤民時代文攻武嚇的對台戰略,實際上是以攻為守,色厲內荏。表面上殺氣騰騰,骨子裡軟弱無力。一九九六年飛彈打到基隆、高雄外海,美國航空母艦一出動馬上縮了回去。二○○○年朱鎔基恫嚇台灣人民,宣佈誰投錯票將「後悔莫及」,好像共產黨馬上要來查票算賬了,結果還是隔海望著台灣和平轉移政權無可奈何。
胡錦濤比江澤民厲害。無論對內強化暴政、對外霸權擴張,出乎都比江更心狠手辣。
在對台戰略上,有人說胡錦濤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錯了。胡錦濤是按《反分裂國家法》部署對台戰略進攻,一手軍事,一手統戰,兩手都硬,並且在二○○五年取得相當成果。
對台軍事、統戰,兩手都硬先看統戰一手。重點是演變國民黨,分化民進黨,削弱美國的全球自由戰略。
第一,演變國民黨。
胡錦濤把演變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在台灣「變天」,作為其統戰攻勢的首要目標。 國民黨在台灣,經歷過三個歷史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蔣介石在中國被毛澤東打敗帶領國民黨流亡台灣到蔣經國晚年提出「黨的革新」(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六年)。那時的國民黨,反共,反民主,也反台獨;把台灣當作反攻大陸、滅共復國的軍事基地。蔣經國一九五五年接受美國學者艾倫‧懷丁訪問時說過:「只要中共存在一天,我們就永遠沒有民主。」
第二階段:從蔣經國晚年提出「黨的革新」到李登輝完成「寧靜革命」(一九八六年至二○○○年)。蔣經國晚年放棄反攻大陸,改變反共、反民主、反台獨的黨國獨裁體制,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為國民黨開創革新保台的民主化本土化之路。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主政十二年,繼承蔣經國晚年革新保台的民主化本土化路線,依靠體制外自由民主社會力量的支持,克服國民黨內黨國舊勢力的阻撓,完成了從黨國專制政權到自由民主現代國家的制度轉型。
第三階段:從連戰第一次總統選舉後取得黨權、改變民主化本土化路線到第二次敗選後「連胡會」實現國共合作(二○○○年至二○○六年)。
現階段的「中國國民黨」,不但改變了蔣經國晚年到李登輝執政時期「革新保台」的民主化、本土化路線,也不同於第一階段專制黨國時代的國民黨。那時的國民黨雖然是反民主、反台獨的流亡政府,但是堅決反共,不會把台灣拱手送給共產黨。即使在美國卡特政府對台「斷交、撤軍、廢約」,有意把台灣丟給鄧小平的一九七九年,蔣經國仍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堅決拒絕鄧小平的「國共合作,談判統一」試探。
今天連戰(榮譽黨主席)、馬英九(黨主席)的「中國國民黨」,在胡錦濤統戰攻勢下,已從反共演變為聯共。照連戰在北京大學的說法,叫「聯共反台(獨)」,也就是自我否定民主台灣獨立存在於共產中國統治之外的事實,承認與胡錦濤政權同屬「一個中國」。連戰在共產中國公佈《反分裂國家法》之後,主動投懷送抱,向胡錦濤表達「相見恨晚」,認同共產黨的「一個中國,聯合反獨」鬥爭綱領,國共聯手挑戰台灣自由民主政府。
國民黨的演變,是胡錦濤二○○五年對台進攻戰略的第一個突破口。「一個中國,聯合反獨」八字鬥爭綱領,是汪道涵於二○○○年三月二十九日提出來的。但在江澤民主導對台戰略時期,沒有找準統戰對象。找新黨,找馮滬祥,找謝啟大;找國民黨元老,找黃埔軍校出身的退休將領,都缺乏影響力,因為那些人在台灣已經沒有地位、實力和影響。胡錦濤看準了掌握國民黨黨權和龐大黨產的連戰,果然一拉就來,一來就是一串,親民黨宋楚瑜、新黨郁慕明都跟著來了。他們同連戰原是一家人,當年為反李登輝的民主化、本土化路線分裂出去另立門戶的。胡錦濤看準的下一個目標是馬英九。汪道涵臨終前已經準備好大禮,就是那幅準備送給馬英九的「並蒂蓮」。
第二,分化民進黨。
胡錦濤統戰攻勢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分化民進黨,破壞台灣民眾同民進黨的關係,集中力量打擊、孤立陳水扁。因為只要民進黨團結,陳水扁執政團隊能夠代表台灣民眾的利益、傾聽台灣民眾的聲音,國共兩黨聯手也難以扭轉民主台灣的歷史前進方向,變不了台灣的「天」。
胡(錦濤)連(戰)會後,胡錦濤把台灣「變天」的期望,放在二○○八;把打擊的目標,集中於陳水扁。這也與江澤民時期不同。江澤民打擊的首要目標是李登輝,打李是為了拉連,分化國民黨。現在連戰和國民黨已拉到手,集中打扁是為了分裂民進黨。
去年十二月的台灣「三合一」選舉,本來應該是一次地方性選舉,選出為地方服務的行政首長(縣、市長)、地方民意代表(縣、市議員)和基層鄉、鎮長。但國共兩黨的共同戰略卻是把這場地方性選舉演變成為舖天蓋地的反扁戰爭、一場為二○○八在台灣「變天」的「前哨戰」。
陳水扁這幾年執政確有缺點、錯誤。國民黨操控立法院癱瘓立法、侵犯行政也是一個原因。而民進黨執政團隊表現軟弱,不能依靠台灣民眾排除干擾推進各項改革,陳水扁應負領導責任。民進黨執政後也有不良分子混入,營私舞弊、貪腐瀆職,如陳哲南和高雄捷運弊案暴露的問題。民進黨失敗的另一原因,是內部分裂導致國共兩黨聯手打扁策略運作成功。
從台灣民主進程的歷史看,民進黨的分裂與國民黨分裂的性質與後果都不相同。國民黨的分裂,是一部份人從民主化、本土化的正確路線分裂出去,另立反民主、反本土的親共政黨,最後使整個國民黨變質。
民進黨的分裂,只是個別成員背棄民進黨的民主改革路線,投向國民黨和共產黨,並不能改變民進黨的性質。他們只能淪為國共兩黨的附庸和打手,不可能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今天如果民進黨內有人想迎合胡錦濤分裂民進黨的統戰攻勢,這些人就是前車之鑒。
第三,軟化美國自由戰略。
胡錦濤對台戰略的最大顧忌是美國,每次同美國人見面,都要重復一遍「台灣是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胡錦濤怕什麼呢?
一怕美國的自由戰略。
小布殊總統的全球戰略,與尼克松、卡特、克林頓不同,與他爸爸老布殊也不同。他們都信奉基辛格、布熱辛斯基的實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戰略:蘇聯瓦解前,同中國的戰略合作是為制衡蘇聯擴張;蘇聯瓦解後,同中國戰略合作是幻想扶植中國崛起後成為保持歐亞大陸穩定的「遠東之錨」。小布殊與他們之不同,是提出有利於在全球擴展自由的新的力量平衡(Balance of Power Favors Freedom)。
中國共產黨最怕自由。毛澤東寫過一篇《反對自由主義》,從延安反起。鄧小平自稱「反自由化」他反得最早,反得最多,反掉了兩任總書記胡耀邦、趙紫陽。他們曉得中國人一旦有了自由,共產黨的「一個領袖、一個黨、一個主義」就玩不下去了。現在小布殊在全球推廣自由價值,最近去中國前還在日本盛讚台灣自由民主,要中國向台灣學習。這豈非阻撓中國的共產專制制度去「統一」台灣,反倒要讓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來演變中國?
胡錦濤軟化美國自由戰略的方法,就是利誘美國親中勢力對政府施壓,使中國成為布殊自由戰略的「例外」。
二怕美國的軍事力量。
胡錦濤知道美國有個《台灣關係法》,是他那個《反分裂國家法》的剋星。一旦他援引《反分裂國家法》以「非和平」方式攻台,美國將依《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自衛。胡錦濤手上那點武力,比台灣加美國差得遠。怎麼辦?
一是統戰台灣內部親共勢力,迫使台灣放棄自衛。既然台灣自己都繳械撤防,你美國還有什麼可「協防」的?李敖給馬英九寫信,要國民黨在台灣立法院幹的就是這勾當。
二是嚇阻美國以軍事力量干預中國對台用武。那就是下文要說的軍事一手。我們先看一段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訪問「和平崛起」一詞發明人鄭必堅的對話。
魏城問:中國國內對您的理論有一種反對意見,認為強調「和平」束縛了中國在一旦發生國際衝突時的應對手段。
鄭必堅答:我們說的「和平崛起」,指的是中國不會先發制人,以武力手段解決國際爭端,或者用暴力方式挑戰和顛覆現存國際秩序,並不意味著在面臨國土分裂或遭到侵略時放棄使用武力。
今天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謀求「分裂」共產中國的「國土」或「侵略」共產中國。鄭必堅所謂「國土分裂」或「遭到侵略」,指的就是今天民主台灣獨立存在於台灣海峽之東的事實,和共產中國一旦武力「統一」民主台灣時美國可能遵循《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防禦中國軍事入侵。
香港《文匯報》引述《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稱: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採用第四代核反應堆技術,可配備十六枚「巨浪二型」潛射彈道導彈,射程達一萬四千公里,使中國具備威懾美國本土的軍事實力,目的是使中國軍隊在台灣海峽發動攻擊時動搖美國協防台灣的決心。
這就是說,共產中國自知軍事實力遠不及美國,中國也不打算「先發制人」攻擊美國。但中國的軍事部署,已經準備在武力「統一」台灣時,脅迫美國放棄保衛自由的戰略。
胡錦濤站在歷史錯誤一邊,胡錦濤對台戰略能成功嗎?
恐怕很難。胡錦濤對台戰略的致命弱點,是他站在歷史的錯誤一邊。他所反對的,是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他恐懼美國的自由民主,稱之為西方自由主義,不符合他那東方奴役制度的「國情」。可是自由民主制度的台灣就在東方,就在他的中國奴役制度的一海之隔。他所依靠的,是對中國奴役制度「相見恨晚」的台灣舊國民黨黨國奴役制度的遺老遺少。為什麼「相見恨晚」呢?因為國民黨奴役制度在台灣已成為歷史,今日台灣已是自由民主制度的「天」,要「變」回舊國民黨奴役制度的「天」並不容易。
今年是蔣經國去世十八周年,是蔣經國政治革新,開放黨禁,民進黨成立,台灣開始走上自由民主之路二十周年。自由民主制度在台灣,已經不是一個小孩子,她茁長成人了。自由民主制度在台灣,是在中共威脅、國際孤立的雙重困境中獨立成長起來的,不是外力移植的,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馬英九在祭奠蔣經國去世十八周年之際,為國民黨失去政權流了淚,是流錯了。蔣經國看到今天自由民主台灣屹立於世界,屹立於奴役制度中國之前,應當是欣慰的。早在十八年前蔣經國開放黨禁時,沈昌煥就對蔣經國說過,「這麼做國民黨會失去政權的」。蔣經國的回答是:「天下沒有永遠的執政黨!」
馬英九絕不可學連戰。馬英九如果真想做蔣經國的學生,就應當堅持走蔣經國晚年開創的台灣民主化本土化之路,聯合全世界自由民主國家和自由民主力量,保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支持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人權的鬥爭;絕不可學連戰,去同共產中國奴役制度獨裁者胡錦濤聯手,妄想在台灣「變天」。
二○○六年一月十五日,蔣經國逝世十八周年後二日,於美國新澤西州。
轉自《爭鳴》2006年2月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