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廖真翊台北特稿)號稱世界最大流量的中國「春運」,總在每年新春前開啟一列列加班車,牽引著上億農民工返鄉團圓的熱切願望。無論能不能回家團圓,家始終是支持農民工在冷漠城市裡奮鬥的支柱。
隱身在北京中心商業區一棟商務樓背後的簡易工棚裡,幾名農民工正揹著軍大襖、瑟縮在被子裡取暖。瞧見不請自來的陌生訪客,他們顯得有些驚訝、靦腆,但是一談到老家與親人,他們一個個熱切地向陌生人介紹起家鄉。
今年才十五歲的李祥(化名)說,家裡有一大片玉米田,父親養得活一家老小六口人,但是供不起他唸書。與其在農村裡混日子,他覺得不如到大城市裡打工,一邊長點見識,一邊看看能不能攢些錢讓弟弟讀小學。
去年三月,李祥跟著幾個河南老鄉到北京務工,一夥人在十幾個工地轉悠了幾天,直到現在這棟商務樓的工程單位雇用,他們才定下來。
雖然雇工單位和一起務工的人沒戳破李祥的真實年齡,但是終究因為年紀小,只能幹點雜活兒、充當搬運工,他乾裂的雙手滿是硬繭,與稚氣的臉蛋極不相稱。每天有作不完的粗重活兒,加上第一次離家那麼久,李祥不好意思地說,有幾次想著老家就忍不住哭了。
但現在他自豪地說,自己挺過了最難的時候,每天想到過年能回家團圓,「我就有鼓力作得更起勁兒。」李祥說,在北京始終有一種被視為外人、甚至次等人的感覺。初來乍到時,他喜歡與夥伴上街看看北京這個大城市的風貌,幾次感受到城裡人異樣的目光或是刻意避讓後,他感到自尊心受損,從此就不太願意往街上跑,生活動線簡化成了從工地到工棚、從工棚到工地。
李祥說,在北京日子雖然難熬,但是一個月能掙九百、一千元,平常跟著大伙兒吃大鍋飯、睡工棚,幾乎沒什麼花費,估計過年應該能領齊近萬元(人民幣)。一想到平生第一筆工資能給家人帶來的喜悅,平時累得趴下就睡著的李祥,竟然也會高興得睡不著覺。他說,打工雖累,總是比種田強,為了家人,他不怕累。
和李祥一樣離鄉背井、遠赴北京打工的還有孫紅(化名)。這個甘肅女孩才二十二歲,卻已有了三歲的寶寶。她說,原本在老家都是下地(農田)幫活兒,為了讓孩子過好一點的生活、同時也要存點讀書費,她從二零零四年開始參加婦聯招工,到北京從事家政工作。
孫紅在北京一個國際公寓附屬的家政中心做事,家政中心提供家事服務每小時收費十元人民幣,但孫紅每個月要做滿一百小時家政後,才能按每小時分取四元工資。她說,每天工作至少十小時,每個月扣除生活花費可以掙個七、八百元,工資都直接匯回老家,大部份讓代她照顧孩子的父母作為生活支出,能省的就存起來。
由於年紀輕再加上手腳俐落,指定孫紅打掃的客戶不少,包括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台灣人、澳洲人,國際公寓裡有多少國籍客戶,她也記不清楚。
但是她知道每個客戶的個別需求,例如日本人要求打掃得一塵不染,一發現沒打掃乾淨的死角就要全部重作;台灣人很客氣,偶爾會留些水果或零食讓她帶回去;美國人和英國人經常舉辦派對,打掃起來會累死人。
偶爾,孫紅也會遭遇到十分傲慢無禮的客戶,「從他們腳底下擦地板,連腳都不肯抬」,或是頤指氣使地向她提出各種要求,甚至隨便污賴她偷拿家裡的東西。
她說,一開始遭遇到這些挫折總是想回老家算了,但是經過同伴勸解,「來這不就是為了掙錢嗎?能忍則忍,忍過了這幾年,掙了錢就不必留在北京受苦啦。」
於是孫紅在北京一待兩年,去年中國新年索性不回家,今年則在中國新年前幾個月,就為孩子採購了玩具、新衣。
為了節省返鄉車費,孫紅買了七十元一張的站票,從北京出發就在擁擠又充滿異味的車廂裡站了三十多小時,一路噁心發暈,幸好平安回到家人與孩子的身旁。
孫紅說,和自己一塊兒打工的姊妹,有好幾個人都回不了家,有人是為了節省返鄉車費,有人是希望領年節加班獎金,其實都是為了多掙點錢讓家人過個好年。
她有感而發地表示,在中國,像她這樣離開農村到城市打工的人多的是,「其實都是為了掙錢、為了照顧家庭,要不是農村日子過不下去,哪有人願意離開家鄉呢?在城市雖苦,只要一想到家人,怎麼苦都值得。」
據不完全統計,離家遠赴城市打工的中國農民工(或外來務工人員)至少有一、兩億人,他們在城市裡以勞力換取微薄薪資,再一點一點積累起來匯回老家蓋樓房、買農具,要讓留在農村裡的家人「過上好日子」。
每年薪春前夕,與家人團圓的熱切願望總是牽引著大批農民工踏上返鄉路途。
只要這一年的血汗錢不被拖欠、只要在城市裡沒有因為病痛不能上工被遺棄,他們都會不辭辛苦、想方設法地回家,無論要在車廂裡站上幾十個小時,甚至因為無法擠到廁所,得準備成人紙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