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自由貿易理想

標籤:

【大紀元1月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年終)2006年1月2日華盛頓報導)在過去一年裡,全球貿易在向自由化和全面整合的方向艱難行進時,也凸顯出激烈的衝突和摩擦。各方討價還價造成的僵持局面使世貿組織香港會議幾近失敗。此外,地緣政治和貿易鴻溝等因素為全面的貿易自由化進程增添了許多變數。

*香港會議取得部份進展*

美國商會會長多諾霍在赴香港會議之前曾經說,多哈回合的所有談判都至關重要,雖然沒有人把香港會議看作是個終點,但它將是個里程碑。

由於各方在農產品問題上互不退讓,2005年歲末的世貿組織香港會議終於沒能成為各方達成一個全球貿易自由化協議的跳板。但是會議仍然取得了一些進展:各成員在2004年7月簽署的有關取消農產品補貼的協議基礎上,同意將最終期限定在2013年;此外,發達國家同意進一步向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開放市場。

多哈回合談判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含括經濟活動最為廣泛的多方談判。它的議程包括農業政策改革,在服務貿易領域更加廣泛全面的自由化,同時消除工業和消費產品的貿易壁壘等。但是這個已經延宕四年多時間的馬拉松式談判,距離終點到底還有多遠還很難預料。尤其在歐盟、美國和發展中國家在削減農產品關稅和補貼問題上打得不可開交之際,誰也沒法給出肯定的答案。

*感情歷史因素起作用*

美國智囊機構傳統基金會的國際貿易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克.邁爾斯說,感情和歷史等因素導致各國在農產品問題上躑躅不前。

他說:“所有的國家都猶豫不決。農產品問題是相當難解決的,因為它背後有著許多情感和歷史方面的因素。每個國家都不願意放棄農業。但是退一步看,其實不是每個國家都必須種莊稼,至少沒有必要種植所有種類的農作物。”

*農業補貼影響消費者利益*

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在對農產品進行補貼,以幫助本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保持價格優勢,但是同時,它們又以征收關稅的方式限制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在推崇自由貿易的人看來,這無異於狹隘的市場保護和貿易扭曲行為。

傳統基金會的邁爾斯認為,政府漫無目的的補貼不但危及自由貿易,也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利益。現在從補貼中獲益的是農產品種植者,但消費者則要為此付出代價,因為他們的收入並沒有相應提高。

*貧富國家進行角力*

而從國際貿易方面看,農產品補貼也成了富國和窮國在貿易問題上角力的關鍵之一。

世貿組織香港會議前,以巴西和印度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歐盟進一步削減農產品補貼,擴大農產品市場准入。美國也在會前做出姿態,通過大幅度削減補貼,敦促歐盟進一步採取行動。

但是歐盟則把球踢到發展中國家一邊,說印度、巴西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應當擴大開放它們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市場。但發展中國家顯然不願意輕易走出第一步。

美國智囊機構經濟政策研究所的貿易問題學者羅伯特·斯考特說:“在農產品問題上糾纏不休會成為談判的障礙。但我不認為在解決農產品問題前,各方能夠達成甚麼協議,更不用說農產品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核心議題。”

*剩下時間不多*

好在多哈回合談判並沒有破裂,各方還同意繼續談下去。美國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的國際貿易問題學者丹尼爾.格里斯沃德說,雖然2013年顯得太久了點,並且發達國家對窮國開放市場並不是一劑使它們經濟蓬勃發展的靈丹妙藥,但這些都算是香港會議的成果和進步。

格里斯沃德說,更為重要的是,各方是否能夠在近期內突破僵局。

他說:“最糟糕的情況是,它們在今後三個月中再次召開高層會議時,仍然無法在農產品、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市場准入等核心議題上取得突破。所以要有突破,作為農產品貿易扭曲的主要因素,歐盟應當讓步;同時巴西這樣的國家應該嚴肅地考慮解放它的服務業市場;印度等國家則要在農業和非農業產品市場上進一步開放。”

格里斯沃德認為,最好的情況是各方在今年初會面時取得突破,那麼在年底前還有機會達成一項實質性的協議。但是他也警告說,剩下的時間其實並不多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貿組織香港會議能否取得突破?
上週美國國會中美相關消息(6)
日本慷慨解囊 協助東協整合
南韓和東協協議明年起逐步實現自由貿易協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