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在上海這個中國經濟活動最頻繁的國際性大都市,民眾平日就講究吃,一到農曆過年,家家戶戶準備豐盛的年菜,如意菜、元寶肉、金銀一品鍋紛紛上桌,盡情地享受傳統上海人吃的文化。
上海人重視吃年夜飯的含義,遠方遊子一定要趕回來,全家老小圍坐一起,邊吃邊喝,邊說邊笑,盡享天倫之樂。到子夜時,有人就往城隍廟爭燒頭香去了。
上海人講究吃是有名的,中國新年期間,吃更是上海人的重頭戲,辭舊迎新要從吃年夜飯開始。
這頓飯,自然是最豐盛、名堂也最多的,得要準備數日方好,為討口彩,菜餚名稱甚是好聽,百葉包肉稱之「如意卷」,黃豆芽叫「如意菜」、紅燒肉燒蛋叫「元寶肉」,蛋餃稱「金元寶」等等,都是一般人家的中國新年佳宴,家中排場大的,就燒「金銀一品鍋」,是以火腿、蹄膀和整只去殼雞蛋燒成。
初一早上,吃年糕,寓意年年高,或吃湯圓,象徵團團圓圓。喝的茶裡加兩隻青橄欖,叫元寶茶。客人來拜年,招待以紅糖雞蛋,表示甜甜蜜蜜。總之,一年辛苦下來,中國新年不免講究吃喝,但更期盼來年好運,吉祥如意,能過上安穩日子。
上海人一到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的主婦們就開始張羅過年年貨了,雞、鴨、魚、肉、南貨、北貨、果品、糕點、糖果、瓜子,在農曆年前都要購置齊全。舊時每戶過年時還必然磨粉,包湯圓,還有些家庭喜歡團粉自製年糕。現在大多主婦習慣買現成的粉回家,做年糕、包湯圓,所以一到年時,上海的水磨糯米粉總是最搶手商品。
一到過年,上海最熱鬧的就要屬城隍廟、土地廟、文廟了。城隍廟的內園、萃秀堂、點春堂等處,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開放,免費讓遊人觀賞。因此,城隍廟豫園一帶吃的、用的、看的、玩的樣樣俱全,而過年逛城隍廟也成為上海的一個重要習俗。
老派的上海人最喜歡逛城隍廟,去龍華寺、靜安寺燒頭香。也有人去徐家匯教堂、沐恩堂、懷恩堂做彌撒。一家人走親戚,結伴逛街,永遠是喜歡湊熱鬧的上海人過年頭等大事,也令一些原本就已熱鬧非凡的南京路、淮海路更加人潮湧動,摩肩接踵。
上海人過年喜歡熱鬧,家庭團圓、相互拜年,說上幾句恭喜發財的吉祥話,也有「人不到而禮到」的習俗。工商社會無法一一當面拜年,講究效率的上海人,就在大年初一這天,僱人到親朋好友的家中送梅紅名片,代替他本人的拜年,謂之「投刺」。
上海人過年喜歡在家裏貼春聯,各式店號的春聯最有特色,「萬卷常新,五車富有」、「陽和先到圖書府、春色偏宜翰墨家」,是老上海書店偏愛的;「日月雙懸新眼目,光輝四射錦乾坤」,則是眼鏡行的最愛。
除在親朋好友之間拜年外,上海人仍保有所謂團拜活動,即單位或團體內部的集體拜年活動,藉助這種社會交際,增進彼此之間的團結,攜手共創新的一年。